本文原刊于《舉目》60期
嚴行
“望子成龍”的文化,讓中國父母成為世界上最奮力栽培孩子的家長。而“教子有方”、“孟母三遷”等,又讓中國人相信,孩子是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塑造,打造成自己希望的樣式,以滿足自己的心願。兒女能不能“成龍”,關鍵在於父母怎麼“修理”他們。只要功夫深,兒女定成才﹗
“早期教育”紅遍大江南北,狼爸虎媽“研製”出一批又一批成功的產品:“五道杠”、鋼琴10級、繪畫大獎、奧數天才、錄取哈佛……當然,還有更多的孩子,尚在苦苦奮鬥中:補習班、少年體校、雜技奇功……總之,“努力要趁早”﹗
滿中國還能找得出“無憂無慮的童年”嗎?
一 個從上海來加拿大研修的朋友,與我們一起到安大略湖畔遊玩。春天滿目新綠的草坡上,活潑的兒童躺在地上,像圓木一樣從高處往下滾去,笑聲傳到很遠。她忽然 感嘆:“多歡樂的孩子啊﹗……可惜中國看不到。中國的公園裡,只有退休後晨練的中老年人,沒有孩子……孩子都在書桌前,夜以繼日地讀書、寫作業呢……”
我無語。
社會的壓力,殘忍地直接壓在幼小一代的肩上。他們在畸形的環境中成長,前景會怎麼樣呢?
我尤其關心的是:這樣的經歷,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怎樣的改變,進而對未來社會有怎樣深遠的影響?童年的印跡,常常是不可磨滅的,能貫穿人的一生……
只求聰明,不求智慧
多年來,我一直參與多倫多心理健康機構的活動,見過太多極端聰明、卻最終被毀掉的孩子──全國數理競賽冠軍、重點學校天才班裡的佼佼者、哈佛的博士、把美國法律倒背如流的才子、國際象棋高手……他們都有令人瞠目的天資、他人無可企及的才氣﹗
這些孩子被毀掉,我認為,問題出在中國的文化上。中國文化一向教人追求過人的聰明、機智靈活、高人一招。然而,真正的智慧,我們從來不認識﹗
4歲的孔融、6歲的曹沖、7步成詩的曹植、空城計的孔明……這都是華人津津樂道的。然而,有誰往深裡想過,他們的結局是什麼?孔融被殺、曹沖早夭,曹植呢,按今天的醫學來說,一定是死於憂鬱症了。
孔明是中國人心目中“智慧”的代名詞,然而他一生的功業,除了早期預見三分天下,後輔佐劉備在夾縫中求生存外,無甚可觀政績。而且他一死,蜀國即亡,只落得後人憑吊時“長使英雄淚滿襟”。
只求聰明,不求智慧,這是中國文化在教育上的弊病所在。推究原因在於:人的短視。
“空城計”算是久唱不衰的名劇了,戲劇效果奇好。獨自搖著羽毛扇的孔明,竟抵擋住司馬懿的10萬大軍,華人無不嚮往、贊嘆:神機妙算啊﹗然而,在西方戰略戰術 研究中,這是絕對不可使用的小概率行為﹗這種成功率極低的危險做法,是做重大決策時絕對不予考慮的。簡單得很,只要司馬懿派小股部隊試探一下,孔明就完 了,蜀國就完了。
“空城計”本是羅貫中的虛構,歷史上並無此事。但以我們的文化心理,寧可信其真。
看不見殘酷的交鋒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趕超”二字,一直強烈地迴響在我們的文化時空裡。超越他人、追求成功、力爭領先、勝者為王……每個人都被一條無形的鞭子驅趕著,偌大中國生生成為一個你死我活、殊死相拼的角逐場﹗
儘管政府不斷地唱出“和諧”的小調,但,趕超,甚至是不擇手段地趕超,始終是真正的主旋律。趕超的勢態下,絕不可能真正“和諧”起來。趕超他國,下意識裡一定以他國為敵;趕超他人,那他人就是地獄。邏輯很簡單。
家庭本位一直是我們傳統觀念的核心,兒女是父母的私產,是家業的繼承者。建立在這種觀念基礎上的父母,對子女的愛,本質上是“私愛”。可見的證據是:當子女能為父母“爭光”、給父母臉上貼金時,父母就愛孩子;當子女成績差、能力弱時,父母會打孩子、罵孩子、怨孩子。
有調查顯示,一個班50來個學生中,有30多位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第一名。在這樣的心態下,已經拿到第一名的,希望保住;拿不到第一名的,則在父母“督戰隊”的監督下,努力“攻取”。無硝煙的戰鬥,發生在每一個班級裡……
是的,總有成功者。“望子成龍”的眼睛,看不見殘酷的交鋒,看不到受傷的幼小心靈,看不見“一將功成萬骨枯”,只看見最後勝利的光環……
這樣的兒女才值得自豪
我們如果不跳出中國文化的觀念,永遠不可能解脫。
聖經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帝創造的,因此每個人都單獨對上帝負責。上帝所造的人,性格、能力、志趣千差萬別,這構成了人類社會的多姿多彩。上帝要求父母按 上帝的原則教養子女,也要求子女孝敬父母。然而,子女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父母只是這產業的監護人,不是擁有者。父母教育好孩子,是向上帝交賬,不是對家 族或祖宗負責。這是與中國傳統文化相差最大之處。
聖經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上者,便是聰明。”(《箴》9:10)滿地摸索、尋找“聰明”的中國人,若不抬起頭來,就永遠看不到天上的“智慧”。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舉世公認聰明絕頂的華人,在思想、文化、政治、經濟、金融、科學、醫學、教育、音樂……各個領域,不出產真正的大師。諾貝爾獎基本落不到這個占界人口1/4民族的土地上。
在海外,聰明的、高學歷的華人,多數是高級打工者,給西人公司貢獻著自己的才幹,很少是獨樹一幟的領軍人物──因為,我們聰明得毫無智慧﹗
那種高瞻遠矚、縱覽全局、把握勢態、預測未來的智慧,是屬天的能力,豈是人的小聰明可以夠得著的?
我見到過許多成功培育子女的典範,例如多倫多一位牧師,他有一兒一女,兒子成為醫生,女兒成為律師。醫生和律師,這可是西方社會的金飯碗啊﹗在我們華人眼裡,這樣的父母,何等成功﹗
然而,做醫生的兒子,沒有留在北美享受,而是遠赴非洲疾病、瘟疫充斥的地區,為黑人服務。做律師的女兒,同樣沒有選擇洋房、豪車的生活,而是去了中國,為社會最底層的打工者討薪水、打官司。
他們不看人的評價,只在乎是否合乎上帝的心意。聖經說:“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過去,唯獨遵行上帝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壹》2:17)在短暫的人生中尋求上帝的永恆,這不就是最大的智慧嗎?
這才是值得父母引以為豪的兒女﹗
作者來自中國。從事文學理論與文化研究工作,目前在多倫多華人福音堂事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