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恕──基督徒新生命的見證

本文原刊于《舉目》60期

樓健

east-ep-a21-823186     彼得來到主耶穌面前,問了一個基督徒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主啊,我的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太》18:21)不可否認,這已經遠遠超過了一般人能寬容和忍耐的程度。在當時的猶太人社區,按照習俗,饒恕別人不超過3次;中國人同樣認為事不過三,即我們可以原諒一個人做錯事或得罪人,但絕不允許他接二連三地重覆同樣的錯 誤,並認為過多的寬容是縱容。但主耶穌的回答讓我們很驚訝,祂把這個問題引向一個更深的層面,把我們是否願意饒恕別人,跟上帝已經饒恕了我們連在一起討論。

每個人都像刺蝟

          人類是群居動物,個體的能力極其有限,只有跟同類共同生活、互相幫助、彼此保護才有生存的機會。同時,每個人都希望在這個群體中,占據一個有利的地位,以獲取更大的好處,這使人們在面對自然界的嚴峻挑戰時,還要承受彼此競爭的壓力。

         有不少基督徒,平時在社會上的行事為人和世人一樣,也喜歡帶著假面具,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如果有誰公開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秘密,那麼他必然會成為世人的笑柄。

         但教會的生活與世俗社會的生活並不相同。當我們這些蒙恩、得到屬靈新生命的罪人進入教會後,本應與弟兄姐妹之間,彼此敞開心門、互相接納的。但實際情況卻 是,教會生活的甜蜜,很快就被信徒彼此之間的傷害所取代,因為我們每個人進入教會時,都把自己天然的本性、後天學到的陋習帶了進來。

          進入教會後,我們會發現,每個人都像刺蝟一樣,彼此間的距離越近,受到傷害的可能性就越大,受傷時的感覺也更痛。

         此外,基督徒在平時的交往中,都會有意地避免談論教會中的問題,在新加入教會的基督徒面前尤其如此。大家會只談正面資訊,好像只有這樣才是正確的、屬靈的。結果,這在客觀上,使那些新信徒對教會生活的期望過高,而忘記每個人都來自這個罪惡的世界。

依靠自己的頭腦

         雖然上帝因著主耶穌基督的緣故,看我們為聖潔,但事實上,我們並不是真正的潔淨。我們內心世界裡的罪性和社會惡習,並沒有得到完全的根除。我們喜歡評論他人 的長相、穿著、愛好、家庭條件以及過去的錯誤等,他人的隱私向來是我們喜歡議論的話題。但我們又清楚地知道,他人與我都是教會的肢體,很多事情不應講,可 又管不住自己,於是,就會以“愛心”的名義私下傳播各類資訊。

         我們喜歡依靠自己的頭腦,按照自己的習慣、標準看待他人。尤其是一些知識層次較高、社會經驗豐富、管理能力較強的信徒,更容易對教會的各項事工品頭論足。

         我們也喜歡互相攀比,當然,在教會不能像在社會上那樣,彼此比名利拼地位,但大家會非常“屬靈”地比誰更愛主,比誰服事主、服事弟兄姐妹更有能力,比每年做 了多少事工、領多少人歸主,比誰對上帝的話語、聖經知識的瞭解更深、更多等等。這些或明或暗的比較,極易造成弟兄姐妹之間的誤解和傷害。

          不可否認,在這些攀比的後面,是屬靈的戰爭。撒但的工作,就是要破壞教會的合一與團結,它最有效的攻擊手段,就是在眾人之間製造各樣紛爭,使教會忙於應付內 部各種問題與矛盾。撒但不難在教會肢體之間,使用這些伎倆,因為在當今的教會裡,有太多生命仍未被改變、依然以自我為中心的信徒。

無處可訴的傷害

         教會肢體之間一旦產生分歧,甚至造成彼此傷害,對個人及教會的損害都是極大的。

        個人初受傷害時,會認為在教會裡可以彼此信任、互相幫助,所以願意敞開內心;沒想到,舊的傷痛未過去,卻在教會中被自己信任的人再次傷害,這樣一來,受傷者在教會中會變得更加封閉。

        倘若在社會上被人傷害,還可以跟對方爭吵、打架,或者訴諸法律,但在教會中,這些做法完全沒有用武之地,而信徒往往又找不到合適的解決方案。

         因此,一些信徒會選擇離開教會,從此跟教會裡的弟兄姐妹斷絕往來;還有一些信徒只在週日崇拜聚會上出現,平時對教會一概不參與;也有一些信徒會採取比較“屬 靈”的辦法,在教會中只做自己認為好的、有益的事工,對其他的人與事則冷眼旁觀;還有一些信徒在公開場合,會感謝上帝賜下那麼好的弟兄姐妹,但在私人聚會 時,卻牢騷滿腹,怨聲載道。

         結果,教會表面上一片祥和,似乎各項事工都有專人在負責,但實際上卻是一盤散沙,毫無凝聚力。顯然,這樣的教會是無法得上帝喜悅的。

饒恕70個7次

         要想在教會裡解決這些困擾信徒的問題,只有回到聖經,看主耶穌的教導。當彼得問主饒恕那得罪自己的弟兄7次夠不夠時,耶穌的回答是:“……不是到7次,乃是到70個7次。”(《太》18︰22)

         70個7次就是絕對饒恕、無限寬容的意思。在這裡,耶穌不是讓信徒計算別人已經得罪自己幾次,而是希望每一個信徒都能改變心態,把隱藏在深處的報復之心更新為“憐憫的心、彼此饒恕的心、能夠彼此之間以恩慈相待的心。”(《弗》4︰32)

          在《馬太福音》18︰23-35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一位很有憐憫心的主人和一個欠了主人一筆巨款的僕人(原文中的一萬他連得銀子相當於一個工人6000天的工錢),還有欠了那個僕人10兩銀子(相當於100天工錢)的同伴。

          兩個欠債之人面對各自的債主時,都是俯伏在地央求,講的也是同樣的話:“寬容我吧,將來我必還清。”但那個僕人的懇求,實際上是無法兌現這一筆巨債的;相反,他的同伴欠他的,只是一筆有限的小債。

         但兩個欠債人面對的,卻是完全不同的債主。那位有憐憫心的主人,看著這個欠了巨債卻無力償還者的可憐樣,知道他沒有能力償還債務,就動了慈心,免除了他的債 務。然而,這個剛得赦免的僕人從主人那裡出來,碰到那個欠他錢的同伴,就立時衝到同伴面前,揪著他,惡狠狠地要對方還錢。然後又毫無憐憫心地把同伴下到了 監獄裡,根本不給對方還債的機會。

         當主人知道了他的所作所為後,便因他缺少憐恤而將他交給判刑的,直到他還清所有的債。

         主耶穌最後說,如果你不能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那麼天父也要從你身上收回原先的饒恕。

          在這個比喻中,主耶穌提醒每一位蒙恩得救的信徒,上帝就好像比喻中的那位主人,世上所有的人都欠了上帝一筆永遠無法還清的罪債。祂願意因著耶穌代罪受死的緣故赦免我們,而我們也當赦免那得罪我們的人。

饒恕是生命表徵

          饒恕,是一個基督徒是否真正得救的生命表徵。饒恕就是當別人得罪自己的時候,我們願意放棄報復的權利,用愛心去接納和寬容對方,不再對傷害過你的人耿耿於懷。

          如果我們對上帝已經在基督裡饒恕、赦免我們的實質未完全明白,恐怕不能真心實意地去饒恕得罪了我們的人。假如我們已經真實、清楚地知道上帝饒恕的恩典,卻仍然無法饒恕自己的弟兄姐妹,那我們的信仰就會變成一種假冒偽善。

          事實上,拒絕饒恕他人就是拒絕上帝的幫助、拒絕聖靈對我們生命的更新,也就是說,我們仍然不肯改變那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態度。

          別人對我們的傷害,從來都遠低於我們對上帝的冒犯,這就好像故事中那兩個欠債之人所欠的債務數目之懸殊一樣。

         饒恕別人實際上也是對自己的釋放。一個不願意原諒、饒恕他人的人,在他的生命中,常常會有很多的憤怒和不快。他內心深處的創傷始終無法得到醫治,長期生活在 痛苦和過去中無法自拔;而一個願意饒恕他人的人,他內心的傷痛必定會在基督裡得到醫治,因為主應許,凡是願意憐憫別人、饒恕別人的,必定會得到上帝的憐憫 和饒恕。

         饒恕別人的行動,就是主動尋求與對方的和解。饒恕不僅僅是說,我已經原諒了對方,它還包含著如何跟對方恢復原先的正常關係,甚至 達到比原來更好的程度。不可否認,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不過,我們可以按照聖經的教導,設法跟那些傷害了我們的弟兄姐妹們直接溝通;若是不行,也可以找幾 個瞭解情況的弟兄或是請教會的長執、牧者幫忙解決。
          當然,這麼做時,也要尊重對方的意願。

用和平彼此聯絡

         在和好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相信上帝的信實和公義。也許我們暫時無法解決問題,但我們可以等,可以為此禱告,把整件事情交托給主,相信上帝有祂的時間表。

         相對來說,對方不肯認錯,或者沒有誠意恢復彼此的關係等等,都不能成為自己不寬恕對方的理由。

         上帝藉著經文,要求我們要“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的合而為一的心”。(《弗》4︰3)上帝從來沒有告訴我們,祂雖然原諒了我們,但卻實在不喜歡我們,並決定跟我們保持距離,反而說祂會以永遠的愛來愛我們,並且會愛到底。

         當信徒願意彼此原諒、彼此饒恕的時候,教會肢體之間的關係才能從互相懷疑、猜忌和不信任中解脫出來,並且開始重建互信互愛的新關係。

         上帝藉著聖靈來幫助我們,要我們每個信徒都能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並且改變我們的心思意念。上帝以祂的愛吸引我們回到祂的家中,共同學習、相信上帝所掌管的教會,相信聖靈正在所有信徒心中做生命更新的工作。

         衷心希望所有已經蒙恩得救的信徒能夠從內心深處饒恕、寬容自己的弟兄姊妹,並從今天開始,去愛那些我們認為不可愛、曾經得罪過我們的人,去關愛、欣賞他們,並為他們每天的成長而感謝、讚美上帝,因為上帝的愛是如此地長闊高深。

作者畢業於上海華東化工學院,現住瑞士蘇黎世。

2 comments for “饒恕──基督徒新生命的見證

  1. 胡颖哲
    2013/08/21 at 3:08 上午

    我觉得,饶恕是我们在心里不再纪念对方对我们的伤害,不再有苦毒和怨恨,要回复关系实在是双方面的事情。牧师常常在讲台上攻击有不同意见的会众,即使是私下里和他谈的建议,也会被他上纲上线的在讲台上谈出来。如果没有饶恕,就没有办法走进教会,没办法和肢体有连结。这样教会中有三种信徒:第一种是新来的,如我当初,觉得很像家,很亲切;第二种是有自己想法的信徒,来教会时间长些,会有些从圣灵来的领受,提一些牧养和教会成长的建议,不断不否定、打击,逐渐冷淡、退后;第三种是本来就不关心自己的属灵生命和教会如何的不冷不热的礼拜天信徒,游离于教会活动之外。
    我是第二种,虽然常常为教会合一祷告,但不知不觉中仍然无法和牧者“和好”。总期待牧者悔改。我相信这样的状态,肯定无法让我们在灵里合一。
    这样的状况,是不是需要牧者警醒,悔改?然后才能恢复?

    • admin
      2013/08/22 at 6:32 上午

      谢谢来信。

      的确,饶恕是不再计算对方对我的伤害,但关系的恢复却需要对方真的拥有诚信,是需要悔改的。

      教会中若彼此在认知上,在价值观上,在心志上不一致,就很难做到合一。

      建议可以读《举目》的文章,或许您可以得到一些解决的灵感。此外,两篇文章介绍,您可知道有些问题在教会中不断出现,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和祷告。

      给愿意看的羊友:https://behold.oc.org/?p=2591

      当青春无敌遇上老谋深算——90后事工的阵痛:http://behold.oc.org/?p=14191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