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18:1-43

堅持的為主的再來禱告(路18:1-8

耶穌設一個比喻,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說:”某城裡有一個官,不懼怕神,也不尊重世人。那城裡有個寡婦,常到他那裡,說:’我有一個對頭,求你給我伸冤。’他多日不准。後來心裡說:’我雖不懼怕神,也不尊重世人,只因這寡婦煩擾我,我就給她伸冤吧,免得她常來纏磨我!'”主說:”你們聽這不義之官所說的話。神的選民晝夜呼籲他,他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冤嗎?我告訴你們:要快快地給他們伸冤了。然而,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

堅持的為主的再來禱告(路18:1-8

  1. 耶穌所講這比喻故事的核心是哪幾節?這故事講了哪兩個人物?
  2. 經文描述這法官是一個不懼怕神,也不尊重世人的法官;這樣的描述是甚麼意思?他自己怎麼看他自己?主耶穌怎樣稱呼他?耶穌這樣的稱呼有甚麼意思?
  3. 對比於這個不義的法官,另外一個故事中的角色有怎樣的光景?
  4. 耶穌選擇「寡婦」來與「不義的法官」做對比有哪些可能的理由?這寡婦如何纏擾這法官?
  5. 這不義的法官一開始對這寡婦是怎樣的回應?後來有怎樣的覺醒?
  6. 這個「不懼怕神,也不尊重世人」的法官,怎麼會允許這個寡婦天天以訴求,來天天纏磨他呢?這裡有甚麼文化背景?
  7. 這是耶穌所用的例證;那麼耶穌的目的是什麼呢?耶穌是向誰講這比喻?這個故事的目的是什麼呢?
  8. 耶穌藉著這個比喻,要給我們怎樣的教導呢?這是不是耶穌要基督徒為福音事工或日常生活常常禱告的命令?
  9. 我們怎能確定這裡,只是為基督第二次再臨禱告的命令?而不是給基督徒一般禱告的教訓?
  10. 這種盼望主再來的禱告,會怎樣的影響我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呢?
  11. 耶穌在第6節所講的是甚麼意思?耶穌如何解釋?耶穌用第7節來與第6節的哪些事情做對比?
  12. 關於這比喻,耶穌在第7-8節給了甚麼答案?第7-8節的要點是甚麼?
  13. 最後耶穌帶出哪一個思考性的問題?這是甚麼意思呢?

誰能被神算為義呢?(路18:9-14

耶穌向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設一個比喻,說:”有兩個人上殿裡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地禱告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誰能被神算為義呢?(路18:9-14

  1. 為什麼路加在這裡加上這一個比喻?從(路17:20-18:8),耶穌一直在談論甚麼主題呢?這個比喻是為了解答哪一個問題?
  2. 從人的哪些光景我們能推敲出;為什麼「能被神算為義」這個問題不容易回答呢?
  3. 根據這個事實,這個比喻中最重要的一句話是甚麼?
  4. 那麼到底甚麼是「算為義」?你若以一個知道羅馬書的基督徒的角度來看這個詞,則你會有怎樣的理解?但是當時那些不能讀羅馬書的聽眾,會有怎樣的理解?
  5. 但是這樣的事怎麼可能發生呢?他們所理解的舊約聖經是如何的教導他們呢?
  6. 針對人如何能與神和好?人如何能被神算為義?是甚麼才能讓人能進入神的國,進入什永恆的天堂?這些問題,這個簡單的比喻所彰顯深奧的真理,與這世上所有其他宗教所傳達的信息,有甚麼巨大的不同?
  7. 這故事中有哪兩個角色?代表哪兩種宗教? 哪兩類的禱告?哪兩種態度?哪兩個結果?
  8. 我們需要先問這樣的問題;耶穌講這比喻時針對的聽眾是那些人?經文如何形容耶穌講比喻的對象?
  9. 9節的「藐視」是一種怎樣的概念?故事中的兩個角色有怎樣的對比,差異?
  10. 這比喻的場景是甚麼?兩個人到聖殿去禱告;當時的聖殿是否有特定的禱告室?或是有特定禱告的時間?為什麼我們需要了解比喻的場景,才能正確地解釋這比喻?難道比喻不能單單從字面上的故事來理解嗎?
  11. 經文如何形容法利賽人和稅吏在聖殿的情景?先看法利賽人有怎樣的禱告姿態態?
  12. 這法利賽人以怎樣的態度來禱告?他的禱告是一種怎樣的禱告?在禱告中,他有沒有提到什?他有沒有提到他自己?
  13. 自以為義的人有一種傾向,會想拿哪類的人來與自己對比?這件事如何反應在這法利賽人的禱告中?
  14. 除了與別人的對比以外,這法利賽人認為,自己在神面前有甚麼豐功偉業呢?他這樣提及,是為了顯示自己是怎樣的人呢?
  15. 舊約聖經是如何定規禁食?與敬虔有沒有關係?
  16. 這法利賽人進一步的說;「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舊約聖經有哪些關於十一奉獻的指示?當時猶太的社會有那些關於奉獻的規定?
  17. 我們怎樣評估這個法利賽人的禱告?
  18. 我們現在來看故事中的第二個角色,稅吏;他是以怎樣的態度來禱告?
  19. 這稅吏怎麼禱告呢?他的禱告的姿勢和內容反應出他心裡怎樣的光景?
  20. 有一個非常重要,我們需要的理解的地方;同樣作為猶太人,這個法利賽人和這個稅吏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21. 那麼這兩個人有甚麼不同呢?是甚麼因素讓稅吏能被神算為義,而法利賽人去不能?
  22. 當這稅吏禱告說,「開恩可憐我」;是甚麼意思?他是不是單單只祈求神的恩典?
  23. 接著耶穌令人驚訝的,在14節說,「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耶穌這答案指出來哪個重要的真理?
  24. 到底這比喻裡有沒有基督論?這裡並沒有十字架,沒有復活;贖罪的犧牲並沒有在故事裡;那麼我們該如何來看這比喻的意義呢?
  25. 我們可以這樣問;保羅的開始點,新約聖經對於藉著贖罪祭而來的公義的了解的開始點,是可以追溯到這個耶穌所說的故事嗎?
  26. 接著耶穌以一個箴言來結束這個故事;在14節;這是一個自明之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在這裡的文脈中,這句話是甚麼意思?甚麼樣的人會「自高」?

小孩子和神國(路18:15-17

有人抱著自己的嬰孩來見耶穌,要他摸他們;門徒看見就責備那些人。耶穌卻叫他們來,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

小孩子和神國(路18:15-17

  1. 如果這個事件是為了回答怎麼樣的人能進入神國?那麼我們需要先問,為什麼在這裡有這一個轉接?到底稅吏與像嬰孩的人之間,有甚麼共通的地方?
  2. 所以我們解釋耶穌在這個事件所做的說明時,我們需要從前面比喻中那一種人的想法,來作切入點呢?
  3. 15節說:「有人抱著自己的嬰孩來見耶穌,要他摸他們;門徒看見就責備那些人。」這個人是因著怎樣的原因,抱著自己的嬰孩來見耶穌呢?從(太19:13-15;可10:13-16)中我們看到,這事件原來是在一個怎樣的場景中出現?
  4. 在當時,帶小孩子來讓拉比或長老摸他們有怎樣的傳統?
  5. 15節的「嬰孩」和16節的「小孩子」是怎樣的觀念?
  6. 15節,「有人抱著自己的嬰孩來見耶穌,要他摸他們;」門徒有怎樣的反應?耶穌如何回應這件事呢?
  7. 那麼耶穌在16節所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是甚麼意思?「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與「因為神國屬於這些人」有甚麼分別?
  8. 16節有沒有說到需要那些資格?或說到父母親的信心?
  9. 那麼神的國屬於他們,他們也屬於神的國;這是甚麼意思呢?難道我們是說這些嬰孩是沒有罪的嗎?
  10. 那麼當這裡說,「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是甚麼意思呢?
  11. 我們怎麼知道,神真的對小孩子有特別的照管?主要的證據在哪裡?我們該如何理解,如果嬰孩死了,雖然他們是有罪的,卻不會下地獄這件事?
  12. 雖然如此,所有敬虔的父母該如何教養孩子,讓他們長大以後不致於流失?

自我救贖的不可能(路18:18-30

有一個官問耶穌說:”良善的夫子,我該做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對他說:”你為甚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當孝敬父母。'”那人說:”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耶穌聽見了,就說:”你還缺少一件: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他聽見這話,就甚憂愁,因為他很富足。耶穌看見他,就說:”有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聽見的人說:”這樣,誰能得救呢?”耶穌說:”在人所不能的事,在神卻能。”彼得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自己所有的跟從你了。”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神的國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兒女,沒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來世不得永生的。”

自我救贖的不可能(路18:18-30

  1. 這一個官的問題是不是關乎信心?他的問題是不是正確的問題?一個錯誤的問題的人有沒有可能得到正確的答案?那麼耶穌對他說了甚麼?沒有說甚麼?耶穌的回答是關乎甚麼的問題?
  2. 「永生」是甚麼意思?當這少年官來到耶穌這裡說:「我該做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他是在說甚麼呢?他是不是只是在說永遠的活著呢?
  3. 這一個已經相信有一位神,已經相信神是聖經所啟示的神的少年官,他已經準備好了,他也來向耶穌請教了,到底發生甚麼事情讓他離開,沒有得到永生呢?
  4. 18節,「有一個官問耶穌說:”良善的夫子,我該做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從經文中我們看出那些資料?
  5. 「永生」與「進神的國」,和「得救」有甚麼不同?聖經所說的「永生」是怎樣的生命?
  6. 我們知道,這少年官知道他沒有永生;他知不知道,要得到永生,他需要甚麼呢?
  7. 在尋求真理上,他的態度有沒有問題?
  8. 他怎麼稱呼耶穌?這樣的稱呼有甚麼意義呢?他是否知道關於耶穌的每一件事情?
  9. 當他問,「我該做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這問題反映了他有怎樣的思維?為什麼在這裡耶穌沒有如同在(約6:28-29)那樣,直接對他談論信心的問題呢?耶穌怎樣回答他?
  10. 在19節當耶穌這樣說時:「”你為甚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他是甚麼意思?
  11. 接著耶穌說,20節,「誡命你是曉得的」;在(太19:17)說:「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難道耶穌不是該傳講信心和恩典?這裡耶穌在做甚麼?他竟傳講律法?
  12. 當耶穌要他遵守誡命,在21節,這少年官的回答說:「”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他這樣說有甚麼意涵?
  13. 那麼這個少年官到底缺少了甚麼?
  14. 所以耶穌為了甚麼目的,提到20節中一些誡命的細節?
  15. 為了繼續與這個少年官對話,耶穌繼續說,22節,「耶穌聽見了,就說:”你還缺少一件: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這與信心和恩典有甚麼關係呢?耶穌為甚麼這樣的向這年輕人說話呢?
  16. 這個少年官怎樣回應耶穌所說的? 他的憂愁是怎樣的憂愁?
  17. 為什麼耶穌在24-25節說,有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呢?
  18. 耶穌同時做了這個令人驚訝的陳述;「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這句話如何解釋?到底駱駝穿過針的眼有沒有可能?如果不可能,耶穌為什麼說這樣說呢?
  19. 為什麼對每個人來說,靠著自己都不可能得救呢?
  20. 26節,「聽見的人說:”這樣,誰能得救呢?”」假如富人不能得拯救,那麼誰能呢?耶穌如何回答呢?
  21. 當這年輕人走開時,彼得問了28節的這個問題;「”看哪!我們已經撇下自己所有的跟從你了。”」彼得這樣問的目的是甚麼?耶穌如何回答彼得和所有門徒的問題呢?

以堅決的期待接近十字架(路18:31-34

耶穌帶著十二個門徒,對他們說:”看哪,我們上耶路撒冷去,先知所寫的一切事都要成就在人子身上。將要被交給外邦人。他們要戲弄他,凌辱他,吐唾沫在他臉上;並要鞭打他,殺害他;第三日他要復活。”這些事門徒一樣也不懂得,意思乃是隱藏的,他們不曉得所說的是甚麼。

以堅決的期待接近十字架(路18:31-34

  1. 31節,「耶穌帶著十二個門徒,對他們說:”看哪,我們上耶路撒冷去,」這一節經文是接續路加福音哪一個耶穌啟動往耶路撒冷行程的章節?這個時刻的場景如何?
  2. 當耶穌告訴門徒;「看哪…先知所寫的一切事都要成就在人子身上。」耶穌心中所想的,與門徒們的認知有甚麼不同?
  3. 在32-33節,當耶穌說,「他將要被交給外邦人。他們要戲弄他,凌辱他,吐唾沫在他臉上;並要鞭打他,殺害他;第三日他要復活。“」耶穌心中可能指哪些舊約的經文?
  4. 這個受苦的預言,耶穌提到那些細節?
  5. 對於耶穌所說的這些,門徒們有多少的領悟?34節,「這些事門徒一樣也不懂得,意思乃是隱藏的,他們不曉得所說的是甚麼。」這是指三件不同的事呢?還是同一件事重複說三次?那麼為什麼要重複說?

瞎眼得看見的拯救(路18:35-43

耶穌將近耶利哥的時候,有一個瞎子坐在路旁討飯。聽見許多人經過,就問是甚麼事。他們告訴他,是拿撒勒人耶穌經過。他就呼叫說:”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在前頭走的人就責備他,不許他做聲;他卻越發喊叫說:”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吧!”耶穌站住,吩咐把他領過來,到了跟前,就問他說:你要我為你做甚麼?”他說:”主啊,我要能看見﹗”耶穌說:”你可以看見!你的信救了你了。”瞎子立刻看見了,就跟隨耶穌,一路歸榮耀與神。眾人看見這事,也讚美神。

瞎眼得看見的拯救(路18:35-43

  1. 35節,「耶穌將近耶利哥的時候,有一個瞎子坐在路旁討飯。」當時的人對於瞎子有怎樣的看法?這個瞎子有沒有名字?為什麼?
  2. 36節,「聽見許多人經過,就問是甚麼事。」這個瞎子如何與耶穌相遇?他怎麼呼叫?
  3. 他說:「大衛的子孫耶穌」有那麼重要嗎?
  4. 這時群眾有甚麼反應?瞎子對群眾的反應有甚麼反應?耶穌有甚麼反應?
  5. 這時瞎子與耶穌之間有怎樣的互動?
  6. 這時耶穌如何行出神蹟?有沒有觸摸他?眾人看到神蹟以後有甚麼反應?
  7. 到底神蹟與信心是否有一定的關係?這瞎子除了得到醫治以外,有沒有得到拯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