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15:1-32

罪人悔改在天上的歡喜(路15:1-10

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他講道。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耶穌就用比喻說:”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呢?找著了,就歡歡喜喜地扛在肩上,回到家裡,就請朋友鄰舍來,對他們說:’我失去的羊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或是一個婦人有十塊錢,若失落一塊,豈不點上燈,打掃屋子,細細地找,直到找著嗎?找著了,就請朋友鄰舍來,對他們說:’我失落的那塊錢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這樣為他歡喜。”

罪人悔改在天上的歡喜(路15:1-10

序言:這一章的主題「尋回一個失喪者時,天上的歡喜」;回答一個問題,甚麼事情讓神歡喜?當一個罪人悔改時,一個失喪的靈魂被找到,恢復,重建時,這是天上的歡喜

這一章雖然有三個故事,但是我們應該整體的來看它們,也應該把(路16章)一起放進來思考

罪人悔改在天上的歡喜(路15:1-10

  1. 耶穌在這一章講了幾個故事?它們分別如何被總結的?
  2. 神歡喜,神經歷喜樂;先知在舊約是怎麼述說這件事呢?
  3. 在15章裡,耶穌講了哪三個故事?三個故事有甚麼相同的模式,或大綱?它們都是繞著哪一個主旋律而講?一起來看,它們其實上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比喻的解釋

  1. 在我們看這些比喻之前,我們需要先釐清一些關於解釋比喻的觀念;該如何的理解這些故事?這些故事是否可以自由移動,被放在任何時間,地方或文化背景中?
  2. 我常常聽到人們說;我們要將聖經帶入現代的時代,我們不要這種古老聖經的教導;我們要將聖經更新,用更現代的解釋來找到應用,而不被這些經文的內容所纏擾;這種說法有甚麼問題?那麼我們解釋比喻時,首先要搞清楚甚麼?
  3. 比喻有它們簡單的複雜性;從簡單的層面來看,比喻中有哪些是當時的聽眾熟悉的層面?
  4. 耶穌講的比喻中故事的情節常常是杜撰的,這些杜撰的情節,會在當時的聽眾心中引發怎樣的評論呢?耶穌在故事中使用一些不合常理的情節,目的是甚麼?
  5. 比喻的複雜性;到底比喻最重要的教導在哪裡?在故事本身?或是在故事中所昭示的道德議題?或是耶穌想要藉著比喻給當時的聽眾,以及後來所有相信他的人的教導?那麼我們如何能正確地找到耶穌所想要的教導呢?

罪人悔改在天上的歡喜(路15:1-10

  1. 耶穌是在怎樣的背景下,講了這些比喻?耶穌講比喻的對象是哪兩組人?
  2. 這三個比喻中,哪一個是最主要的比喻?耶穌藉著前兩個比喻做那些預工,來預備這些法利賽人來聆聽第三個比喻所要傳達的信息?

尋找失羊的比喻(路15:3-7

  1. 第一個比喻是迷羊的比喻;失喪,3-4節:「耶穌就用比喻說:”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從當時法利賽人的角度,他們是怎麼看牧羊人的?耶穌使用牧羊人來做比喻有甚麼目的?
  2. 尋找;甚麼樣的人會,「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呢?」
  3. 失喪,尋找;第三個情節,找到時,牧羊人有怎樣的心情?
  4. 這牧羊人在回家的路上有一些私底下的喜樂,現在他要與那些人分享他的喜樂?
  5. 當這些法利賽人被關乎這牧羊人道德責任的議題所吸引時,耶穌如何把這故事應用到神學的層面?用這故事譴責他們的心態?
  6. 那麼在這個比喻裡,耶穌是否把自己也放進去?
  7. 那麼這個故事的重點是甚麼?當耶穌說,7節,「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他是說了甚麼?
  8. 當耶穌這麼說來結束這個故事,「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這句話有甚麼意涵?
  9. 在第二個比喻中,耶穌要法利賽人以甚麼人的角度來思考?耶穌這樣做有甚麼目的?
  10. 故事中這婦人在哪裡掉錢?她掉的這一塊錢對她來說,是一筆值得她關注?或是她可以忽略的數目?
  11. 8節的故事帶給我們一個信息;錢幣遺失,尋找,被找到,然後有歡慶;9節,「找著了,就請朋友鄰舍來,」這裡的「朋友鄰舍」與6節的「朋友鄰舍」有甚麼不同?
  12. 然後耶穌在10節給了應用,「(In the same way)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這樣為他歡喜。」的「你們」誰?這句話是甚麼意思呢?然而這喜樂首先是從哪裡來?
  13. 耶穌如何藉這兩個比喻定法利賽人的罪?
  14. 關於基督論;如同牧羊人那樣,故事中的婦人是誰的彰顯?
  15. 10節,「一個罪人悔改」與7節一樣,「一個罪人悔改,」;那麼甚麼是悔改?除了轉向以外,悔改還有甚麼要素呢?

一個人有兩個兒子的比喻(路15:11-32

耶穌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在那裡任意放蕩,浪費資財。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嗎?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那時,大兒子正在田裡。他回來,離家不遠,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便叫過一個僕人來,問是甚麼事。僕人說:’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地回來,把肥牛犢宰了!’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他對父親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父親對他說:’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一個人有兩個兒子的比喻(路15:11-32

  1. 這故事與前面兩個故事都是在甚麼背景下耶穌講的?對誰講?都是講甚麼內容?
  2. 比對前面兩個故事,那兩個故事是誰在尋找?而這第三個故事,主要是哪一方面的故事?
  3. 從整個救贖的神學來看,這故事有沒有包含每一件關於救贖需要講的事情? 它主要講那些方面?
  4. 這故事有哪三個角色?我們應該怎樣來分這個故事?
  5. 我們稱故事中的這個小兒子是「浪子(prodigal son)」;到底「prodigal放蕩」這字是甚麼意思?這字在原文中有沒有出現?
  6. 12節,「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在當時的環境,這個小兒子這樣做是一種怎樣的行為?
  7. 而小兒子的要求,「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心中想要的是甚麼?這種心態與現代人的心態有甚麼類似之處?
  8. 根據當時的文化,這個父親能做甚麼?會做甚麼?但那些是不是這小兒子想要的?
  9. 當時社會的人聽到這類的事情發生時會有怎樣的想法?但是故事中第一個令人感到意外的情節是甚麼呢?
  10. 從父親的角度,他這樣做,在他心中承受怎樣的痛苦?這件事在神學上有甚麼意義呢?
  11. 根據當時的律法,這小兒子雖然拿到財產,對財產的處理還是有哪些的限制?
  12. 這小兒子拿到產業以後,接著他就怎麼做?
  13. 這時我們也許需要問這問題;這時長兄在哪裡?為甚麼他不起來,為了護衛父親的榮譽?為甚麼他不起來,保護父親?為甚麼這裏沒有這樣的句子,「長子起來斥責小兒子,因他帶不名譽的事給父親」?
  14. 接著這故事如何形容小兒子拿到產業到遠方以後,有怎樣的行為?
  15. 很明顯,耶穌用這故事中的小兒子,來代表他聽眾中的那些人?
  16. 但是罪從來不會照表面上所看到的情形來發展;14節,「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這句話引入了哪一個事實?有哪些是他的過錯?有哪些不是他的過錯?
  17. 接下來小兒子做了哪一件更墮落的事情呢?
  18. 一個猶太人在外邦的地餵豬,服事外邦人;但這小兒子還做了甚麼更低下的行為呢?
  19. 那麼到目前為止,這小兒子的故事帶給我們的教訓是甚麼?罪是甚麼?
  20. 當這個小兒子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刻,他首先想到誰?想到甚麼?真正的悔改怎樣開始的?
  21. 真正的悔改一定會有怎樣的想法?也會有怎樣的行動?
  22. 當小兒子說,「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他有怎樣的想法?這想法反映出當時猶太人對悔改有怎樣的看法?
  23. 當父親看到小兒子時,他有怎樣的反應?
  24. 這年輕的男孩的僕人怎麼回答長子,這個回答讓長子有怎樣的反應?
  25. 這長子本來可以怎樣選擇?他的選擇顯示他怎樣的光景?
  26. 從當時的文化看,長子公開羞辱父親;這時父親有怎樣的反應?誰出面主導和好的過程?
  27. 接著做父親的有怎樣的行動?從當時的文化來看,他這樣做代表甚麼?為什麼父親要這麼做?
  28. 當父親到兒子那裏時,他做了哪一件更令人驚訝的事情?這件事表示這段時間,父親有怎樣的心情?
  29. 小兒子了不了解父親這樣做完全是恩典?他有怎樣的回應?他的回應與他先前所思想的有甚麼不同?
  30. 耶穌藉著這故事所說的悔改是怎樣的悔改?與當時猶太宗教所認知的有甚麼不同?
  31. 這父親不僅接納小兒子,他給他哪幾樣東西?這樣做有甚麼意義?當時的聽眾會有怎樣的理解?
  32. 神學上,這裡有甚麼信息呢?
  33. 接下來,23節:「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這是一種怎樣的歡樂呢?為什麼歡樂呢?
  34. 那麼這個慶典是誰的慶典?這慶典榮譽了誰呢?
  35. 那麼這裡有甚麼屬靈的教訓呢?與今天的我們又有甚麼關係呢?
  36. 當耶穌講這比喻中的長子時,他心中所指的是誰?
  37. 正當村裏的人正在預備歡宴時,長子在做甚麼?為什麼在故事中,父親並沒有去找他呢?
  38. 大兒子回家,離家不遠時發生了甚麼事情?這時他有甚麼反應?
  39. 這男孩的僕人怎麼回答長子,這個回答讓長子有怎樣的反應?
  40. 這長子本來可以怎樣選擇?他的選擇顯示他怎樣的光景?
  41. 從當時的文化看,長子公開羞辱父親;這時父親有怎樣的反應?誰出面主導和好的過程?
  42. 父親到長子那裏,他怎麼做?「勸」這字有甚麼意義?
  43. 然而長子怎麼回答父親的邀請?他以怎樣的語氣來說話?
  44. 在他所用的言語中,長子如何形容他心中的不滿?同時也顯露了他有怎樣的心態?
  45. 接著長子又提及怎樣的事?他用「山羊羔」為例子有甚麼用意?
  46. 從聽故事的法利賽人的角度,他們會有怎樣的評論呢?誰對?誰錯?
  47. 長子在30節,如何進一步的攻擊父親的品格?
  48. 耶穌如何用一些鋪陳,一些對比,來描述當父親與大兒子談論時的場景?
  49. 雖然長子以語言侮辱他,這父親還是有怎樣的回應?這樣的回應在神學上有甚麼意義?
  50. 而耶穌把故事停在32節;這是不是有一點奇怪?我們是不是會問,這不是故事的結束?但到底長子後來發生甚麼事情?他後來怎麼做?耶穌怎能把故事結束,而不給一個結局?這故事可以有怎樣美麗的結局?但後來發生了甚麼事情?
  51. 當耶穌講這個沒有結局的故事時,他有怎樣的目的?在當時的文化裡,這樣的故事是怎樣的故事?如果要你想這故事的結局時,你會怎麼寫?
  52. 我們可以想像出故事的好結局是一件事,但是耶穌是要誰來寫這故事的結局呢?後來這故事有怎樣的結局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