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BH59

編者的話
u=1369981179,1865510891&fm=24&gp=0          牆,具有保護、界限、隔離、舒適等功用和效能。牆也可以是形容詞,使徒保羅就以 “牆”來形容人與上帝,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隔絕;既指律法與道德上的定罪,也指猶太人對外邦人的拒絕。但耶穌基督藉十字架除掉這種隔絕,並託付教會,將和好 與平安的信息,帶給世界(參《弗》2:13-18;《徒》10:36;《林後》5:18-20)。                   
          劉志遠指出:必須有一個“純全的基督徒 世界觀”,才能除去教會在聖俗之間與派系之間的牆,不致攔阻了上帝國度的建造;莊祖鯤則引我們探索:教會如何具體回應社會的需要,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施 瑋提醒我們:當E世代的人常“宅”在自己的牆內時,教會可藉網絡來談道;林秋如採訪羅省第一華人浸信會的張采蓉傳道,以真實故事來見證教會可跨越社會階 層、文化背景和種族語言的牆,成為社區的祝福。        
         信徒要走出牆外,必須持續裝備自己。王星然與吳迦勒分別從世界和教會的角度,對信徒提出挑 戰:“我們敢面對卸下面具、包裝的真實自我嗎?”周小安深度解析“謙卑”,這是信徒走出牆外、為上帝的國結果子的必需品。慶子順服上帝的呼召,不分聖俗, 在35年的職場與家庭的服事後,成為在歐洲中國留學生中的宣教士。         值得一提的是,這期《舉目》有方鎮明、陳濟民、林祥源和馮秉誠,分別以紮實的解經和豐富的牧會經驗,談如何應對因錯誤的神學認知而造成人為的牆。這是華人教會正在學習的課題:消減教會的高牆,完成福音的使命。

本文選自《舉目》59期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