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加 2013.03.18

學費與成績

tuition

每一次,我們和其他華人父母講到孩子上大學的費用時,我都提到要讓兒子想辦法自己負擔一半的學費。隨之而來的總是很負面的反應,表示不理解、不相信,或乾脆就嘲笑我一下。

今天終於讀到一篇美國大學生的社會學跟蹤調查。結論既是預料之中,又令人驚訝。

父母給子女上大學提供越多的經濟支援,孩子的學習成績就越差!相比之下,沒錢的孩子上大學的可能性低(可以理解,因為沒錢),畢業率也低(也是因為錢不夠),但他們在大學裡卻學得好!這種有錢不好好學的現象在昂貴的私人學校最明顯,對中産階級家庭影響最大。因為富裕階層經濟上負擔不大,子女畢業後又因為社會關係多,容易為子女找出路;中産階級則省吃儉用、花盡積蓄,結果孩子卻“出息不大”。

大學4年在一些年輕人的眼中,是既有錢、有自由,又不用負責的人生最佳組合期。這類懶惰、逃避責任等所謂“罪”的陷阱,許多人都要面對和必須勝過。同時,華人父母希望用給錢可以使子女“少分心、專一讀書”的理由,也容易使子女忽略了健全人格的發展需要:孩子需要學習自立、需要人際關係的實踐,也需要在衆多的選擇中,學習掌握優先次序。允許,甚至“計劃”讓孩子經歷艱難、早點兒嘗嘗對自己負責的苦與甜,是父母們的堅韌之愛(tough love)。

"神啊,你曾試驗我們,熬煉我們,…… 把重擔放在我們身上,…… 我們經過水火,你卻使我們到豐富之地。"(《詩》66:10-12)

“Parents’ Financial Support Linked to College Grades”   – New York Time

http://www.nytimes.com/2013/01/15/education/parents-financial-support-linked-to-college-grades.html?emc=eta1&_r=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