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在寫故事 ——你也可以舉目

談妮

本文原刊於《舉目》58期

DSC_0790一個芥菜種的故事

       在《舉目》57期,我們整理、刊登了1992-2012年之間,上帝在[海外校園機構] 的恩典。從圖表中,我們看到憑著簡單的異象,居然能從一對中年夫婦,發展出一個跨國的團隊;從一本雜誌,發展出多元化的事工。

        這是神蹟,是上天的恩賜,見證小小如芥菜種的信心,果真能長成大樹(參《太》13:31-32)。這也是天國信息在這個世界中,始終有力發展的實例。

一個始於53年前的神國故事

       其實,[海外校園機構]並非只是始於一個人或一個家庭,而是一群人對上帝的回應,是一個無形團隊在永恆之中,對基督的順服。

        1969年,幾個台灣大學的基督徒學生,每週聚集在學校對面的小木屋中,跪著為“上帝早日打開大陸福音之門”禱告。那時,他們常常因有“那麼多骨肉同胞還不認識上帝”,而情詞迫切、淚流滿面(註)。

        53 年過去了,參加這個禱告會的同伴,竟然全數都長期投入中國福音的事工中,甚至為了福音的緣故,定居中國。這見證了當時的禱告,是出於聖靈的感動,而不僅是 青春的激情。這些大學生單純地順服、回應聖靈在他們心中的呼召,成為一生跟隨主的人,他們的事奉,影響了許多人的生命。

       而當時的那個禱告會,也孕育出《海外校園》與《舉目》雜誌的編者:蘇文峰和鄭期英;以及認同海外校園異象,無悔於服事中國學人的支持者。他們構成了海外校園的團隊,並讓這團隊能有效地服事華人教會。

        今天,[海外校園機構]正是以多元的形式,來傳承同樣的生命故事。

一個正在發展的神州故事

       閱讀《舉目》,是深度了解 [海外校園機構]的最佳途徑。不可否認,《舉目》雜誌還需要改進、成長。但《舉目》雜誌始終目標清晰,即“喚起中國學人和海外華人基督徒的時代感和使命感”。

       我們不僅對文字的表達,有嚴格的要求,並集合不同作者的視角,使重要議題得以較完整地敘述、討論和思考。

       讀者在閱讀《舉目》雜誌的時候,會認識到[海外校園機構]的屬靈視野,我們對時代的回應和對事工的前瞻。而讀者的看法,也影響編者與作者的互動,使整個雜誌的焦點更為集中。

        我們期望:讀者、作者與編者,成為一個團隊,共同服事華人教會,匯集華人教會在聖經神學、牧養輔導、靈命品格、生活實踐、教會管理……的經驗,作為中國教會成長的供應、榜樣與鑑戒。

回應與呼召

         今天,你要回應什麼樣的呼召?

        《舉目》雜誌每年6期,免費索閱,僅受基督徒主動的奉獻。我們正積極發展網絡事工,以補足紙媒的限制,並讓讀者、作者與編者之間,有更好的互動。

        因此,我們邀請您常為《舉目》雜誌禱告,也按照上帝的感動,成為《舉目》雜誌的作者、義工,與經費支持者(2012年全年預算為14萬美元,至2012年10月初,《舉目》雜誌的奉獻只收到4萬美元)。讓這本雜誌按照上帝的心意,使今天神國的故事,也是未來神州的故事。

註:參鄭期英,《小木屋中的禱告會》,“海外校園通訊”2003年2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