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扬福音, 寻求真理 连载 | 游子吟53现代人的难处 by ocEditor • 2017/04/26 • 0 Comments OC橄榄社区 现代人的难处(二) 所罗门是以色列历史上最显赫、最富有的国王。他在位四十年,把以色列建设为当时中东最强大的国家,并令普天下的王来求见和进贡。他的财富无数,一切饮器都是金的,银子多如石头,他还有一千妃嫔侍候。可这样一位国王在年老回顾人生的时候,却发出了「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的深深叹息。 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虽席卷欧亚大陆,称雄一世。后染疾而终,年仅三十多岁。据说临死时,他吩咐部属在他的棺材两侧挖两个洞,让他的两只手从棺中伸出来,以便告诉世人,像他这样的伟人,离世时也是两手空空的。 《圣经》说,人「怎样从母胎赤身而来,也必照样赤身而去;他所劳碌得来的,手中分毫不能带去」(传五15)。一切功名利禄都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渐渐褪色,而且终将归于无有。我们中华民族也深谙此理。 张奕在《离亭燕》中这样写道,「多少六朝兴废事,皆入渔樵闲话。」当年那些英雄业迹,到头来只不过成为渔夫、柴夫闲言碎语的话题而已。《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借〈好了歌〉极深刻地道出了人生的空虚。「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黄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金钱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积到多时眼闭了。」句句震撼人心。 有人说,人生的难处在于:得不到,失望;得到了,绝望。还有人说,如果你想最深地伤害一个人,就把他想要的世间的一切全都给他,这样对方就毫无希望可言了。这些话乍一听觉得离奇,但细细品嚼却滋味无穷。 为什么人会这样呢?原来,「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传三11)。人是按神的形像造的,神将祂的灵植在人的心中。因此,人生来就有对永生的向往和渴求。然而,世人奋斗所得,没有一样东西具有永恒的价值,故内心深处总是空虚。法国著名科学家帕斯卡将此称为人心中的「神形空虚处」,除了神的灵外,世间一切东西都无法将它填满。认识神以前,这种空虚感折磨着每一个人。 难于面对死亡,内心惶恐,这是人生的另一大难处。按惟物主义观点,有生就有死,人死如灯灭,是顺乎自然的事。但当死亡真正来临时,多数人皆不能泰然处之。有人说,人是惟一知道自己要死、又不得不死的高等动物。人百十年的寿命确实太短暂了。 步入中年后,日子过得更快,有时快得都叫人心里害怕。大家都知道,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人于一九六六年五月二十五日贴出的那一张大字报,是文化革命的前奏。大字报贴出后当天的情景,在我脑子里还非常清晰,就像昨天才发生的事一样。可是,从那天到现在,三十三年已经逝去!真叫人难以相信。三十三年,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几个三十三年呢?多数人连三个都没有。 「人过三十,天过午。」信主前,我不愿意过生日。过生日不仅是长了一岁,更是老了一岁、少了一年。常有「来日不多、来日可数」的感叹。奋斗半辈子,刚想喘口气,却不知老之将至,内心的惆怅、空虚难以笔墨。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相当气势磅礡的。然而诗人在最后却无不忧戚地写道:「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因为火烧赤壁中的风云人物周瑜,二十几岁即官拜中郎将,而苏轼写这首词时,正官贬黄州作团练副史,而且已经近五十岁了。 读到这类诗词,我常有共鸣,甚至黯然泪下,乃同命相怜矣。不仅如此,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素质也开始下降,时有病痛,还常疑神疑鬼,怕身患绝症,不时感到死神的逼近。医药、科学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可以延长,但仍不免有一死。人渴求永生却苦于无门。 信耶稣就是永生 由于人的种种难处,加上罪的捆绑,人无法凭己力冲破痛苦的网。以为随自己的心意去生活,便能心满意足的想法是不实际的。还有人说:「基督教强调的是死后的永生;我所追求的却是在死之前如何使今生快乐。」是的,不信主的人,事业有成、婚姻和谐、富裕通达也不乏其人。但一个敢于诚实面对人生的人,却无法否认在这种成功、和谐和富足的光环之下,掩藏着的是充满挂虑、痛苦、挣扎和饥渴的心灵,只是他人不一定知晓而已。按世人的本相追求来的各种快乐(包括罪中之乐)是转眼即逝的,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空虚和不尽的忧虑。 此外,以为永生是人死后的事,乃是一种误解。前面已经谈到,信耶稣是要得到神赐给的新生命。当一个人认罪悔改、接受耶稣做个人的救主时,神的圣灵就永驻其身,信徒便与永生的神相连接,就有了永生。正如《圣经》所教导的,「认识 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 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十七3)。所以永生从一个人相信耶稣的时候就开始了。基督徒不仅在肉身死亡后进入天堂、与神同在的荣耀的盼望,同时也有平安、喜乐、丰盛的今生。 主耶稣恳切地呼召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十一28)。又说:「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要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六31~33)。耶稣的门徒们根据他们的切身体验劝诫大家:「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四6~7)。「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祂顾念你们」(彼前五7)。我们虽不能掌管明天,但有这位全知、全能的宇宙万物的主宰在前面指引,我们的内心岂不会大感平安么? 相信耶稣后,我们便成为神的后嗣,生命注入了永恒,心灵真正得到满足。我们知道在地上的短短百十年远不是生命的全部,就不会拼命抓住名誉、金钱、权势等不放,而能真正超脱、淡泊,去掉许多烦恼。在逆境中,基督徒「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罗八38~39);在困苦中,基督徒懂得「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四17),使我们得到安慰的力量。有人说得好,基督教信仰不是用来解释苦难,而是用来承载苦难的。这样的生活才真正是喜乐的。 主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约十一25~26)。基督徒明白,肉体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另一种生命形式的开始;死亡是一扇门,通向更丰盛、美好的境界,因此基督徒能坦然面对死亡。有一次,我们的儿子突然对我说:「只有基督徒才真正懂得什么叫『视死如归』。」他悟出的道理很对。很多人都说「视死如归」,可是「归」到哪里去呢?基督徒清楚知道,他们将归到主耶稣在天上为他们预备的家。与前面谈到的墓志铭相比,基督徒的生死观更加超然、深刻和机智。 傅来恩在《人是什么?》一书中有两个例子:「波那尔(Andrew Bonar)有一次将他的《利未记注释》送给司布真(C. H. Spurgeon),司布真从这本书受益不少,于是又将这本书寄还给波那尔博士,请求他将他的签名和相片附在书内。波那尔不久之后寄还这本书,并附上一个条子,『亲爱的司布真,这里是我的书,并附有我的亲笔签名和相片。如果你愿意再多等一小段时间,我就会比相片上更好看一些,因为我将要去见祂,那时我就会像祂。』」「著名的《圣经》教师艾因赛(Harry Ironside)有一次说,他不需要昂贵的墓碑,他只要一块空白的牌子,上面写着:『靠恩典得救,被更新和修补后再出来。』」6 一九九六年三月份发行的《主爱中华录音事奉中心‧中国基督徒作家基金会通讯》第三期上,这两个机构的创建人雷兆轸夫妇冲破传统的阻力,将他们的遗嘱公开刊登出来,决定把遗产的绝大部分奉献给这两个机构。雷妈妈还写了《我的遗嘱附录》,感人至深。现将全文录后,以飨读者。 「一、我回天家后,我身上任何一部分还能用的,请用来帮助需要的人。先是基督徒,后是一般人。然后将剩下的烧成灰,决不要按人间遗传,有什么向『遗体告别』。 二、我的骨灰,最好撒在我住的房子前后松树旁。因为那是很好的骨肥,而且方便。我一生在此房住得最久,从建筑、维修,一直到我回天家,都有我的爱和关怀。但如果要来此住的接班人不喜欢,也可将我的骨灰装在普通玻璃瓶内,用强胶封住。千万不要买特别的骨灰盒,太贵了,又没意思。等有人回大陆游玩,顺便可带到张家界国家公园,撒在风景最美的地方。张家界在湖南长沙附近,那是我人间的故乡。我这样做,是要免去占人间一席可用之地。旧约虽有亚伯拉罕买地葬撒拉,但新约就完全没有提这样的事了。 三、我走后,希望不要有任何悲伤的情绪,反而要快快乐乐。如可能,请举行一个『欢送雷妈妈回天家的布道大会』。我争取录好我最后一次传福音的讲道录音,如没有,就请牧师传福音,或任何弟兄姐妹作见证,救灵魂。那才是最合神心意的大事。 四、在欢送会上,只在我相片下放一盆鲜花。如有任何人送礼,请将钱奉献给《主爱中华录音事奉中心》和《中国基督徒作家基金会》,帮助救国救民,建立天国的事业。谢谢大家的合作!」 亲爱的朋友们,基督徒所展示的人生观、精神风貌不正是我们所渴求的吗?为何非要等到临终前、而不是现在就接受主耶稣呢? 相关阅读 游子吟52临终时才信耶稣岂不更好? 游子吟51好人不信耶稣也要下地狱吗? 游子吟50神伟大的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