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重生編譯 2013.12.27

韓德爾的彌賽亞啟發了聽眾,跨越了時空

Handel'sMessiah

對許多人來說,如果沒有目睹或參與韓德爾(Handel))彌賽亞(Messaiah)的演出,聖誕節就不算完整。從美國的維吉尼亞交響樂團(Virginia Symphony)到聖地耶路撒冷(Jerusalem),它的感動是全球性的。

德國出生的韓德爾在快40歲時搬遷到倫敦。他自認是歌劇作曲家,但當時英國的觀眾興趣缺缺。1741年,韓德爾懷疑自己是否該退休。

倫敦韓德爾博物舘(Handel House in London)的副主任馬丁‧衞得(Martin Wyatt)告訢基督教廣播新聞網:“在此關建時刻,許多人會以為是職業生涯的危機,很可能他當時想返回德國。"

就在這時,查理士‧簡尼斯(Charles Jennens)交給他“彌賽亞"的歌詞本。身為文學家的簡尼斯,仔細地從新約、舊約中,找出所有有關彌賽亞的經節:祂的出生,釘十架和復活。

“他這樣做是對當時自然神論者的回應,簡尼斯對彌賽亞有個人的激情和使命感,他也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衞得說。

研究簡尼斯的學者,路得‧史密斯(Ruth Smith)發現簡尼斯在給他朋友的信中寫到:他為彌賽亞收集經文,希望盡全力使它成為最好的聖樂,因為它有最好的主題,就是彌賽亞。

韓德爾用24天完成彌賽亞的作曲,許多人相信是上帝的啟發。在工作的那三週,他沒有離開屋子,他的朋友來拜訪他時發現,他因極端感動而哭泣。

韓德爾在完成彌賽亞後說:我看見天堂在我眼前並目睹偉大的上帝!對他和簡尼斯來說,“彌賽亞”是最好的傳福音工具。因此“彌賽亞”的演出不是在教堂而是劇院中。

韓德爾用一般的明星,歌唱家來担任獨唱部份,譬如蘇珊娜‧瑪利亞‧賽伯(Susannah Maria Cibber),她曾是一個有淫亂紀錄的婦人。但她的聲音能穿透人心。

研究韓德爾的學者提姆‧佈朗(Tim Brown)向基督教廣播新聞網表示:他感動人們的每一個層面,無論是在音樂、靈性、戱劇方面。他指出在You Tube上快閃族唱的彌賽亞合唱,巳被擊點四千萬次。我懐疑他們每一個都是基督徒,但你可以看到無論在購物商城或其它地方,聽者面容的變化和感動。

在韓德爾時期的演出都是慈善演:釋放債物人監獄的犯人,幫助倫敦一間頗有聲譽的芳得鈐孤兒醫院(Foundling Hospital)。

一位學者寫過一段話;彌賽亞餵飽肌餓的人,給赤祼的穿上衣服,收養過孤兒,它做的比任何一個國家的音樂製作還多。

然而韓德爾並不歸功於自己。在彌賽亞曲的最後,他寫下”SDG” Soli  Dio  Gloria,意思是“榮耀歸與上帝"。

Post navigatio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