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五經中的環保基礎

本文刊於《舉目》64期

賴建國

BH64-03-3231-圖1.陸加攝.IMGP1610.R30        20多年前,我在美國唸書的時候,有一年夏天,父母來看望我們。我特地安排全家一起去遊覽美麗的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我們從芝加哥出發,經過拉什莫爾山(Mount Rushmore),瞻仰4位偉人的巨型雕像(華盛頓、傑弗遜、林肯與老羅斯福)。第三天抵達黃石公園。

        一進入園區,就被阻住去路,原來有幾頭美洲野牛正在路旁漫步。眾人一面驚呼,一面從車內持照相機猛拍不已。

        接下來3天,我們造訪各個景點,包括高達94公尺的黃石瀑布(Yellowstone Falls),每隔約90分鐘噴發一次的老忠實間歇泉(Old Faithful Geyser),世界上最大的石化森林,還有火山口形成的黃石湖。

        孩子們最關心的,則是前一年(1988年)發生在黃石公園的山林大火。那場大火燒毀了園內近1/3面積的森林。我們在燒得焦黑的枯木前面為孩子們留影(開學後,孩子用照片向全班同學作了生動的報告,老師也趁機帶領全班學生討論自然生態的保護,幫助孩子們從小就建立環保的概念)。

        黃石國家公園建立於187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佔地220萬英畝(8,983平方公里,超過半個大北京市的面積),目的是保護珍貴的自然地理及生態環境。

        公園裡面有各種自然生態,包活湖泊、山脈、峽谷、森林、河流等,美不勝收。更保有北美各種野生動植物,是美國本土48個州中最好的大群野生動物棲息地。

       以美洲野牛群為例,美洲野牛曾多達數千萬頭,奔跑在北美各地的大草原上。但是歷經多年的濫殺,已瀕臨絕種。黃石公園成為它們最後的保護地。1900年,公園裡有美洲野牛不到50頭,到21世紀初,已經繁殖增長到近5,000頭。其他保育類動物,狼、美洲熊、加拿大鹿等,也都在此得到庇護。

        後來我們又造訪了另外幾個國家公園,包括大峽谷、錫安國家公園、拱門國家公園、紅木國家公園、峽谷國家公園等,皆是盡全力保護自然景觀、生態環境,免遭人類無情的濫用、無知的破壞。這都是生態環保的進步。

美學的愉悅,道德的善意

         論及自然生態環保,當然要從上帝的創造說起。《創世記》1章記載,上帝用6日造天地萬有。地在受造開始時,是“空虛混沌”(Formless and Empty)。“混沌”是沒有秩序,“空虛”是沒有內容。

        上帝用前3天建立秩序,後3天充滿內容。上帝把萬有作了分別:把光與暗分開,把空氣以上的水和空氣以下的水分開,把地和海分開。分開光與暗,定出晝與夜,使時間有了節奏。分開空氣上下的水,就有雨霧霜雪,四季循環。分開旱地與大海,更使地成了適合人類居住的美麗新世界。

        祂看祂一切所造的,都是“好的(ôb)”(《創》1:4,10,18,21,25)。創造人類之後,祂更看祂一切所造的都“甚好(ôb mǝ‘ōd)”(《創》1:31)。其實,“好的(ôb)”這個詞,還有“質地良好,美麗迷人”的意思,顯示上帝創造天地萬有,深蘊美學的愉悅與道德的善意。

       祂創造美麗新世界,讓人可以盡情享用。祂沒有造任何不好的留給人。正如耶穌在迦拿婚宴上把水變成酒,全都是“上好的”(參《約》2:10)。關心環保,首要懂得欣賞這美麗的受造世界。

託付給人的責任

        上帝對人的第一個命令,即與大地有關。

        祂賜福給人,讓人生養眾多,遍滿全地(參《創》1:28)。不僅如此,祂更把治理萬有的權柄賜給人,叫人作全地的君王——所有受造物中,只有人類是按照上帝的樣式所造,足見人的尊貴。

       上帝更要人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的走獸。“治理”不是轄制或剝削,而是服務與和諧。正如《詩篇》72篇所描述的,理想君王是上帝在地上的代理者,替天行道,秉公行義。他珍惜百姓的性命,為社會中的弱勢者伸張正義,拯救受壓制者。

       權柄與責任相伴而生,人對大地亦如此。關心環保的人,當確認這治理的權柄與責任源自上帝的委任,當向上帝負責。

給人的豐富供應

       9上帝把各種樹上結的果子給人當食物,顯示上帝的供應無缺。而人受命為各種動物命名,更說明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然而自從人類始祖犯罪,被逐出伊甸園,地受到連累,不再為人效力,反倒長出荊棘,是為受詛咒的記號。人與動物之間,也不再像理想的君王與子民親密、互信、互重,反而變成功利與敵視。人與上帝的關係,直接影響人與其他受造物之間的關係。

人犯罪,地受連累

       《創世記》中洪水的故事,不僅講到人類因罪受罰,更指出大地因人的罪受牽連,被詛咒(《創》6至8章)。洪水把地與海的界限除去,與創造時的“分開”(建立秩序)正好相反(《創》1:4,7)。

        洪水毀滅生命,也與伊甸園4道河流的作用相反。原本滋潤大地、使人得生命的水,反倒帶來死亡與毀滅。然而,即使在洪水毀滅罪人之時,上帝仍早早吩咐挪亞建造方舟,保存各種動物。關心自然生態環保,要從更寬廣的屬靈視野,看人類與大自然的關聯。

以色列民經歷上帝的拯救

        以色列民在埃及受苦役,受滅族的迫害。尼羅河原是滋養生命的水,法老卻叫全國百姓一起參與溺嬰的惡行,把以色列男嬰丟進河裡。這種傷天害理的事,與上帝的“創造賜福”旨意完全相反,所以注定失敗(《出》1章)。

        上帝用十災迫使法老放以色列民離開埃及。十災都與自然有關,是毀滅,是“創造”的相反。但是上帝降災禍,也消除災禍。地受災之後,上帝也使其復原。上帝用十災警告法老,目的不是消滅他,而是要他和所有埃及臣民知道,唯有祂是普天下的上帝(《出》6:3,7:5,17,8:10、22,9:14,10:2,11:7)。

       人的善行與惡行、受罰與得救,都與大地蒙福或受詛咒密不可分。

享受供應,不可浪費

        以色列民出埃及,40年在曠野,每日經歷神蹟,享用從天上降下來的嗎哪,直到結束曠野漂流,進入應許之地,得享當地的土產為止(《書》5:12)。而且令人驚異的是,雖然有人揀拾嗎哪多,有人少,卻“多收的也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參《出》16:18)。這是叫人憑信享受上帝恩典的供應,卻不可貪心、浪費。

        上帝樂意賜恩給人,上尖下流,連搖帶按,顯示祂的豐富。然而祂不浪費。就如耶穌行神蹟,用五餅二魚叫5千人得飽,隨即吩咐門徒:“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蹋的。”(參《約》6:12)

        關心環保,未必都是採取偉大的行動,可以從自身做起:減低消費,節制貪慾,避免浪費……這都是對環保的實質貢獻。

思考永續經營

        以色列人進入了迦南地——那是上帝所應許的“流奶與蜜之地”。摩西臨終前諄諄告誡百姓,要在這地上得福氣、長久和平安,必得遵守誡命。而上帝的誡命,除了愛上帝、愛人之外(參《申》6:4-9;《利》19:18),還要好好愛護大地。律法中特別表明,要取雛放母(參《申》22:6-7),甚至連殘酷的戰爭,都不可任意摧殘自然生態(參《申》20:19-20),“這樣你就可以享福,日子得以長久”(參《申》22:7)。

         而今黃石公園依舊遊人如織。焚毀的森林已然復育成功,老忠實間歇泉依舊噴發。公園環保規定嚴格,執行徹底,例如要求遊客“只帶走回憶,不帶走一木一石;只留下腳印,不留下一點垃圾”。遊客皆樂意遵守。園內不見一處污染,遊客可以盡情享受上帝所賜的自然美景。

        其實不僅黃石公園,世界上其他的國家公園亦復如此。比如四川的九寨溝、黃龍,規定全面禁菸,不准私家車進入,所有遊客一律搭乘園區提供的公共交通車輛,以降低污染。而且園內退耕還林,以恢復原始地貌。

       行文至此,正好接獲大學同學寄來的電郵,寫道:“我們正好外出,有機會去加拿大國家公園,沿途開車好似在一個立體電影院(抱歉,這是平時沒有機會見到山的人一種描述),各種不同形式的高山,包括冰山,還有美麗的水……不禁讚嘆上帝的創造奇妙。”

       上帝創造天地,把地交給人來管理。人與大自然不是“我與它”的疏離關係,可以任意剝削。而是“我與你”的親密關係,需要刻意珍惜、護持。

        愛護環境,是欣賞上帝創造的美景,感激上帝的眷顧美意。我們珍惜受造界的一草一木,藉此表達對造物主的尊敬與敬畏。留下美麗的大地給後代,永續發展,更是接受上帝賜給人的君王職分、執行管理之責。

作者執教創欣神學院。

圖片一為陸加攝。

3 comments for “舊約五經中的環保基礎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