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於《舉目》64期
冬青
我參加的主日查經聚會,帶領者每次都會提出一些開放式問題,請弟兄姊妹討論,就是根據剛剛查考過的經文,請大家思考如何將其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基本上沒有統一的答案。比如,查過大衛犯罪的經文後,思考“信徒在平時的生活中如何警醒?”
我發現,參與討論的,往往是教會的同工。雖然帶領者常常呼籲大家參與討論,但積極響應的平信徒寥寥無幾。聽說某華人教會,每逢此時便採取“轉筆”的方式,筆尖指向誰,誰就必須發言。
為什麼一般弟兄姊妹不願意參加此類討論呢?我作為信主十多年的“資深”平信徒,談談自己的看法及經歷的掙扎。
我的經歷大致可分為幾個階段:從最初的沉默到開始發言;從開始發言到發言即開炮;從發言即開炮到再次閉口不言;從閉口不言到甘心傾聽,並積極、謹慎發言。
從最初的沉默,到開始發言
我最初不願意參加查經討論,覺得參加聚會是要受牧養。講聖經、參與討論,應該是同工們的事情,平信徒沒有資格東講西講。於是作“謙卑”狀,基本不發言。
隨著學習,我開始明白,信徒都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都要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參《彼前》2:9)。
雖然我自卑,覺得自己的表達能力不夠好,也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肢體中的那個闌尾,說話未必對別人有幫助,但想到聖經話語必須遵行,恐怕聚會中不發言,上帝不喜悅,再加上和教會弟兄姊妹逐漸熟稔……我開始打破沉默,對一些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從開始發言,到發言即開炮
我所在教會的大部分弟兄姊妹,或多或少都有些神學背景,大家常常各抒己見,沒有統一的看法。
沒有受過系統神學訓練、自認為超宗派的我,認為信仰的核心就是信心和恩典,很反對強調行為和律法。每當我聽到強調做法或行為,卻沒有提到信心和恩典時,都會提出質疑。當其他弟兄姊妹發言時,我也不注意傾聽,只想著自己該如何措辭,如何反駁。
當其他弟兄姊妹聽了我的觀點,提出不同的意見時,我就會再反駁……於是,往往一開始討論,我就像一個炮筒,發射砲彈般地發表看法。
從發言即開炮,到再次閉口不言
其實每次發生爭論後,我都後悔不已:“怎麼我講話如此沒有愛?沒看到自己眼中的樑木嗎?剛才如果閉嘴就好了……”然而同時我又覺得冤枉,“明明我說的是真理!對方是錯誤的嘛!大家怎麼就沒認識到呢?”
在參與討論時,我一方面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講錯話、成為笑柄,另一方面非常希望自己的發言能帶給弟兄姊妹幫助。結果顧慮太多,一發表看法就緊張,有時說話都是帶著顫音。
漸漸,我對討論產生了恐懼。
於是在聚會中,除每人必做的禱告及唱讚美詩之外,我選擇噤聲,還找到一個藉口:“愚昧人若靜默不言,也可算為智慧”(《箴》17:28)。其實,我心裡對不同的見解仍有論斷,只是為了不傷害別人和自己,把想法強壓下去而已。
從閉口不言到甘心傾聽,並積極、謹慎發言
我沒有在自我保護的套子中呆很久。就像雅比斯禱告的那樣,上帝擴張了我的境界(參《代上》4:10)。我對上帝的認識、對自己的看法、對弟兄姊妹的愛,都有長進,因而重新參加討論。
借用《舉目》60期《恩惠與真理中》中引用的一句話:“在重要的教條上一致;在次要的教條上,給人自由;在一切事上,用愛心對待。”
×在重要的教條上一致
雖然弟兄姊妹對問題的看法可能不一致,但都有著對上帝相同的信靠。“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弗》4:4-7)
我豁然明白:其實在重要的教義上,大家是合一的。只是由於語言表達的有限性,我們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表達出自己所有的基本神學觀點(這也沒有必要)。
×在次要的教條上給人自由
這句話是給所有信徒的。在討論中,給弟兄姊妹自由,自己也得自由。每個人的成長經歷、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等千差萬別,對問題的看法一定會刻上自己專有的烙印。雖然每個人生命改變的形式不同,但最終都歸至十字架的救恩。
當我認識到這一點,就能夠耐心傾聽別人的發言。在傾聽時,自己的“境界”也擴展了。原來上帝使用的具體手段好多啊!上帝對每個人的方式可以完全不同啊!上帝真奇妙!
×在一切事上,用愛心對待
傾聽弟兄姊妹的發言,可以看到上帝奇妙的工作,也可以瞭解別人的神學觀點。當我有不同看法,卻不知道是否屬於“重要教條”時,我就傾聽,不隨便發言。如果是我感興趣的問題,我會在聚會後,找書查考一下,開闊眼界。
對自己有把握的問題,我也不再自以為義地回答,或者火藥味十足地質疑、糾正他人,而是“在這個問題上,上帝那麼清楚地讓我知道或經歷了,我要分享上帝的恩典”。發言的原因,不再是怕上帝不喜悅,而是因為愛上帝。
偶爾不免又說話帶火藥味。我會立刻仰望上帝,並知道因耶穌我已得赦免。上帝也使我話語越來越溫柔。有時我覺得表達可能傷害了弟兄姊妹,就真誠溝通。弟兄姊妹也多能理解並原諒我。
作為平信徒,有人來指出我的錯誤、糾正我的看法,在所難免。有一些指正切中要害,讓我受益匪淺;有一些指正引發了我更加深入的思考,釐清了我的思路,反倒堅固了我本來的想法,也是好事一樁。
還有一些指正,我並不認可,但我知道那是弟兄姊妹的良苦用心。如果那是帶領者的意見,我願意放下自己的觀點,因為“你們要依從那些引導你們的,且要順服;因他們為你們的靈魂時刻警醒,好像那將來交帳的人。你們要使他們交的時候有快樂,不致憂愁;若憂愁就與你們無益了”(《來》13:17)。上帝把為我們靈魂警醒的責任與權柄,交給了教會的帶領者。我們可以為不同禱告,但不可以因為不同就不順服。
以寬容和愛,接納他們
我所在的家庭教會,沒有給帶領者清楚的名分,比如牧師、長老、執事等。大家都是稱呼名字。雖然心裡清楚誰是帶領者、誰是同工,但在客觀上造成了信徒對牧長不夠尊重。帶領者、同工在真理問題上指導弟兄姊妹時,也有些許顧慮。
帶領的弟兄姊妹,自身也處於成長的過程。他們不是天生完美的,需要大家以寬容的心為他們禱告,憑愛心接納他們的服事。如果我們能做到,那麼查經討論時,就會受益更多,生命更加成長。
這幾個階段使我更看到上帝的恩典。唯有仰望上帝,在參與查經討論時,才能收放自如,既成為自己的益處,也成為別人的益處。
作者現居上海。
1 comment for “發言?不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