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篤16世的退位及教皇的歷史

本文原刊于《举目》61期

賀宗寧

00219b80c6791283fbf510           教皇(教宗)本篤16世於2013年2月28日辭去教皇之職,正式退位。這在西方國家引起不小的波瀾,因為教皇是終生制(上一次教皇退位是在1415年,距今近600年,是天主教內部鬥爭的結果)。

在天主教裡,教皇是基督在地上的“代理人”,有權決定人靈魂的去處。天主教也稱耶穌的門徒彼得為第一任教皇。其實,這兩點都是有爭議的。

           天主教根據的是新約聖經《馬太福音》16章的記載。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西門彼得回答:“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權柄:原文是門),不能勝過它。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太》16:16-19)

           對這段聖經,天主教的理解是:

           1. 耶穌說教會要建立在彼得這磐石上(“彼得”的意思是“石頭”)。

           2. 彼得有權力決定一個人是否能上天堂。

           3. 教會歷史上,彼得是第一任羅馬主教,也就是第一任的教皇。

           很不幸的,這3點解釋都是有問題的。

           1. “彼得”這個名字,確是“石頭”的意思,但這是一個陽性的名詞,而接下來耶穌說的“磐石”,是陰性的名詞。所以,耶穌指的,應該不是彼得。

           不少的解經家認為,耶穌所說的“磐石”,是指彼得說的“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太》16:16)。教會是建立於“耶穌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的真理上面。接受耶穌為基督,承認祂是上帝的獨生愛子,為世人的罪來到世上,在十字架上受死,這才是教會建立的磐石。

          “基督”的意思,是“上帝所膏立的”,就是猶太人所盼望的彌賽亞。在猶太人習俗中,凡是君王或祭司都需要經過“膏立”。

           2. 耶穌雖然在《馬太福音》19節說了“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好像是把人進天堂的權力交給了彼得(天主教甚至推演出,彼得的繼承人──所有的教皇,都有這樣的權力)。然而,就在《馬太福音》18章18節,他也對所有的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所以,明顯的,這個權力是給了所有的門徒,也就是整個的教會。

           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教會若是能帶領人相信那建立教會的磐石真理,那信了的人就可以進天堂。不然,人就不能進入天堂。

          3、教會歷史上,並沒有證據表示彼得是第一任羅馬主教。事實上,在第一世紀,教會根本沒有“主教”職位。在新約書信中,凡是提到教會領袖,用的都是複數。也就是說,教會在開始的時候,沒有教會是由一個“主教”來帶領的,而是好幾位領袖同工、一起帶領。

           看教會歷史可知,彼得是在羅馬尼祿皇帝時被處死的。即使彼得是基督教教會的領袖,他也只是領袖之一。而那時的羅馬教會,也不在眾教會中最具影響力的。事實上,在彼得被殉道之後的主後70年,羅馬將軍提多攻破耶路撒冷、毀掉聖殿之前,耶路撒冷教會才是當時所有教會之首。那時,沒有所謂“教皇”這個職位。

           教皇制度是在羅馬國教化之後逐漸形成的。教皇權力的擴大,也是後來中古黑暗時期的產品(有的教皇甚至有情婦,還有3個教皇同時鼎立之事)。

           教皇,一向是終生制。這次本篤16的退位,其實是好事。人年紀大了,體力總是會衰退。在適當的時候退下來,未嘗不是美事。不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算稱不上是“高風亮節”,也至少建立了一個新的風範。

作者現居美國加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