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執”的老同事

──淺談基督徒擁有真理嗎?

謝文郁

本文原刊於《舉目》56期

固執的老同事        幾年前,我回到北京大學和老同事們一起聚餐。席間,有位老同事明明知道我是基督徒,仍當眾宣稱:最討厭基督徒!半晌,我才緩過來,問理由何在?他回答,因為基督徒都自以為真理在握。我跟他說,基督徒是要傳福音的,但並沒有真理在握。

        我的話對他沒有太大的說服力。他依舊堅持:所有基督徒都自以為真理在握。

        對此,我一籌莫展。我知道,他一向思維周密,沒有根據的話從來不說。

       他厭惡基督徒的態度和情緒,究竟從何而來?我想,這些年基督教在中國廣泛傳播,他因而有不少跟基督徒打交道的機會。他這根深蒂固的印象,恐怕是在和基督徒的交往中留下的。

        於是,我的心開始沉重起來:基督徒為什麼給人留下了這樣的印象?

“真理”是我們的財產?

        基督徒常常在真理問題上很自信,因為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參《約》14:6)既然耶穌是真理,而我們基督徒,自然就從耶穌那裡領受了真理,那麼,我們就是真理的擁有者;我們不擁有真理,誰還能擁有真理?

        這實在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擁有真理”,意味著我們是“真理”的主人,“真理”是我們的財產。主人對財產的支配權是絕對的、隨意的。因此,作為“真理”的主人,我們可以把“真理”給人,當然也可以不給。因此,許多弟兄姐妹當傳福音是在傳真理,從而讓人覺得高高在上。

        “我們擁有真理”,還意味著我們是“真”、“假”的判斷者,從而立於不敗之地。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有些弟兄姐妹總堅持自己一定是對的,原因在此。

       說“我們擁有真理”,還意味著“真理”缺乏獨立的位格──如果真理擁有自己的位格,我們就無法擁有它;如果我們擁有它,它就不能是位格性的存在。許多弟兄姐妹拒絕真理的位格,便失去了受教的心態。

        問題的嚴重性在於,傳福音面對的是不信者。他們有他們的想法。在他們理解基督徒的福音宣講之前,不會認為基督徒所講是真理。有些基督徒為了向這些不信者宣示 自己所擁有的真理,不得不採取了粗暴的做法,即完全否定對方──我們擁有真理,而真理是唯一的,那麼,你就一定沒有真理。如果你堅持自己的錯誤立場,我們 從真理出發,就只能完全否定你。作為真理的擁有者,我們必須向你們這些缺乏真理者的人宣告真理!

        我想,我的那位老同事,在和基督徒的交往中,自然而然地注意到了這種真理宣示,在感受到基督徒的熱情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真理擁有者的攻擊。因此,他產生了情緒和想法就不奇怪了。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這種“自信”加“粗暴”的態度,從短期效應上看,可以鼓勵基督徒“同仇敵愾”,向不信者宣戰──在初信者的熱情中,在佈道家充滿感染力的演講中,我們都可以 清楚地感受到。由於這種態度在短期上,對教會發展有明顯的效果,所以,許多牧長甚至認為這是靈命成長的標誌,因而有意識地鼓動和培養這種態度。

        然而,不管是從教會管理,還是從福音傳講的角度看,這種“自信”加“粗暴”的危害性都是十分嚴重的。

       首先,這種態度在教會內部會造成紛爭和分裂。不難理解,如果我是唯一的真理的擁有者,而我在教會內又是牧師、長老、執事之類的權威人士,那麼,當他人的想法 (特別是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和我不一致時,對方定然是錯誤的。如果對方不願意放棄錯誤立場、順服在我所擁有的真理之下,那麼,他就是自甘於與撒但為伍,自 絕於真理,我只能與之分道揚鑣。

         於是,我們在真理的名義下,實施“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行動,給教會帶來嚴重的損害。

        在對未信者傳福音時,“真理擁有者”也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否定對方的思想和立場,並且在對方抵抗時,無情地踐踏對方的感情,如使用“下地獄”、“死在罪中”等字眼,並把對方生活中的苦難歸結為不信基督,等等。

        然而,否定是對等的。你否定對方,對方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否定你。你踐踏對方的感情,對方就會對你產生厭惡。這是在我們傳福音過程中常常遇到的。上個世紀20年代,在中國產生的“非基督教運動”,即與當時基督教在中國的挑戰姿態,刺激了中國的知識分子階層,有很大關係。

       這種態度,而今又造成了我的老同事那樣的情緒。這是需要我們重視的。

迷失在各種道路上

        在此,要尖銳地提出一個問題:我們基督徒擁有真理嗎?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參《約》14:6)這一宣告,提到了古希臘哲學中的3個重要概念:道路,真理,生命。其中的排序,特別值得我們注意。

       在古希臘哲學中,真理問題是一個生存問題。這一點,最早是由蘇格拉底─柏拉圖指出來的。在《米諾篇》,蘇格拉底提出了一個命題:人在生存上,無不求善,且無人自願擇惡。蘇格拉底進而指出,在現實中我們觀察到的所有罪惡,都是由於人對善無知,錯把惡的東西當作善來追求。

        換句話說,一個人如果沒有真正的“善”的知識,在生存中,就會在“善”的名義下追求“惡”,從而等於損害自己的生存。只有擁有真正的善知識,人才能從善出發,實現自己的向善生存。

        真正的善知識,在柏拉圖的解釋中,即是真理。一言以蔽之,柏拉圖的中心思想是:沒有真理,便沒有生存。因此,人必須先有真理,然後才能生存;真理在先,生命在後。

       可是究竟什麼是真理呢?柏拉圖深感這個問題的複雜性。在《國家篇》中,他對真理、至善這些問題,深入地進行了討論。他發現,認識真理和至善,不是容易的。因 此,在結束討論時,他號召人要不懈地追求真理和至善。在他看來,不管真理是什麼,重要的是,我們的生存離不開真理。如果不擁有真理,我們的生存就沒有保 障。

        古希臘思想家秉承了這一點認識,所以始終執著地追求真理──我們稱之為“真理情結”。

        然而,真理情結是一個認識論困 境。如果我們不知道真理是什麼,我們如何能夠追求呢?從邏輯上看,因為缺乏真理,所以追求真理,這就是說,追求真理必須首先預設真理的存在。如果真理並不 存在,那麼,追求真理就是無的放矢,所有努力白白浪費。所以,我們雖然缺乏真理(對真理無知),但必須預設真理的存在。

        對真理無知,卻預設真理存在,這便是認識論困境。

       如何才能獲得這預設中的真理?人們認為,既然真理是存在的(在預設中),那麼,我們要做的便是找到真理之路。我們可以把這個思路做如此歸納:預設真理在先,尋找道路在後。有道是,條條道路通羅馬。不管是什麼道路,只要到達目的(得到真理)就行。
奧古斯丁在評論這種哲學真理觀時,指出,對真理無知而預設真理,並陷入尋找真理的迷惑中,必然迷失在各種各樣的道路上。

不知道,所以才跟隨

       耶穌在談論真理時,卻把道路置先。在“道路、真理、生命”這一宣告中,耶穌把生命歸到真理的後面,表達了“沒有真理,便沒有生存”。同時,耶穌又把道路置於 真理之先。耶穌要求門徒先相信祂的基督身分,相信祂是真理的給予者。相信才能接受。也就是說,在不知道真理的情況下,我們只能在相信中,走上真理之路,跟 隨耶穌進入真理。

        值得注意的是,耶穌沒有對這種排序進行論證。但是,我們不難發現,這裡沒有邏輯,只有生存困境。按照古希臘哲學的“真理預設─真理之路”的思路,如果一個人對真理全然無知,憑什麼去預設真理的存在呢?

       實際上,真理的預設是可以和真理完全沒有關係的;如果真理的預設和真理是無關的,那麼,在這樣的預設中所有關於真理之路的說法都是無稽的。

       希臘懷疑主義對於真理的討論,深刻地揭示了這一困境,並認為我們無法對真理作任何斷言,只能懸隔真理判斷。但是,既然“沒有真理,便沒有生存”,懸隔真理判斷將使我們陷於無真理狀態,從而無法生存!

出路何在?

       出路在於跟隨耶穌,也就是以耶穌為道路。就字義而言,當我們“跟隨”一個人去某處時,我們是不知道這個“某處”的。或者說,正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某處”,我們才跟隨。

        當然,我們並不是隨便跟隨人走的。首先,這個人必須宣稱自己知道“某處”。其次,我們相信這個人。

        從這個意義上看,跟隨是以相信為基礎的。耶穌宣稱祂從真理那裡來,知道真理何在。我們則相信耶穌能夠把我們帶到真理那裡去。耶穌強調:“不要疑惑,而要相信。” (參《約》20:27)從道路的角度談論真理,就是相信耶穌基督,在跟隨耶穌中,和真理建立關係。

我們永遠都不擁有

        作為跟隨者,我們和真理的關係,不是擁有者和被擁有者的關係。許多基督徒喜歡這樣推論:我們相信耶穌基督,從而能夠從耶穌那裡接受真理。一旦接受了真理,我們就開始擁有真理。

       這種貌似有理的說法,一方面表明基督徒內心深處對真理的嚮往,另一方面則暴露了基督徒作為人所具有的內在罪性。耶穌要求門徒在相信中跟隨祂,並在跟隨中成為 基督徒,所以,基督徒這個名稱,和“跟隨者”是有內在相連的。基督徒如果認為自己擁有了真理,不再跟隨耶穌(就如一個人知道了目的地在哪裡,可以依靠自己 找去,不必跟隨任何人),就失去了基督徒的身分。

        跟隨者相信耶穌、跟隨耶穌,從而和真理建立了親密的私人關係。正是這種親密的關係,使我們能夠接受真理的給予,感受到真理的同在。真理是給予者,我們是接受者。這種“給予─接受”的關係,《約翰福音》稱之為對真理的見證。

       從接受真理的給予,而見證了真理,卻並不因此擁有真理。如果我們把“見證真理”推斷為“擁有真理”,或是把在見證真理中所經歷到的真理同在,誤認為是對真理的擁有,就會產生這樣的錯誤推論:在信心(跟隨耶穌)中,和真理同在 →接受真理的給予→見證真理→擁有真理。

        就在我們認為擁有真理的那一時刻起,我們其實就拋棄了跟隨者的身分,喪失了在跟隨耶穌中,建立起的和真理親密的私人關係。這時,真理就不再和我們同在。而我們所擁有的,不過是自以為是的“真理”。

       基督徒在信心中跟隨耶穌,因而和真理同在,但是基督徒不擁有真理。憑著真理的同在,我們有底氣、講見證、傳福音。我們傳的不是真理,是我們在跟隨耶穌的過程 中,所經歷到和真理同在的喜悅、平安和盼望,是關於真理的見證。在見證中,講者、聽者一起來到耶穌面前,領受真理的給予。

        作為基督徒,我們永遠都不擁有真理。

        基督徒永遠都不過是真理接受者,但絕不是真理擁有者!對此,我們必須有清楚的認識。

作者為北美中華福音神學院歷史神學教授。

圖片來源:http://www.freepixels.com/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