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重要的遊行

本文原刊于《举目》63期

      BH63-19-7088-圖1.1編按:2013年6月26日,美最高法院判決《婚姻保護法》中,闡釋婚姻為“一男一女結合”的定義違憲。2013年6月28日,加州第九巡迴上訴法院,駁回支持8號提案(婚姻關係僅限定於異性之間)的上訴,恢復同性戀婚姻登記。

       《舉目》特刊此文,希望有助讀者對“跨出教會的牆,參與社會、影響世界”的省思。

喬一

       來美國十幾年,在首都華盛頓見過很多次抗議遊行,卻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也會手舉標語牌,加入這樣的行列。而這次遊行原因──捍衛一男一女的婚姻,更是讓人啼笑皆非!:天經地義的事,居然要去吶喊了。

       2013年3月26日,美國最高法院開始口頭辯論加州第8法案,和《保衛婚姻法令》(DOMA Section 3)第三款是否符合憲法。這兩項法案中,都將婚姻定義為一男一女,從法律上禁止同性婚姻及相關福利。前者是2008年加利福尼亞州公民投票通過的州立法案,後者是1996年克林頓政府時,參、眾兩院通過的聯邦法案。由國家婚姻組織(NOM)主辦,親家庭組織和多家教會聯合協辦,發起遊行,定於3月26日,從國家大道麥迪遜和傑弗遜大街交彙處出發,徒步行至國會山後面、最高法院門前。

 

從全美各地趕來

        當天早晨,當我與友人琨夫婦,結伴開車到華盛頓時,已有一大群人聚集在史密森(Smithsonian)城堡門前的草坪上。草坪上臨時搭起了主席臺,主席臺上方掛起一幅橫幅,用英文和西班牙文寫著,“每一個孩子都配得媽媽和爸爸”(Every Child Deserves a Mom and Dad,編註)。兩側條幅上書:“為保衛婚姻而遊行”。

       主席臺右側,豎起了一個大螢幕。主席臺對面幾米開外,也搭起一個高空工作臺,攝像、錄影、音響已經準備就緒,四、五名工作人員正忙碌著調試。大螢幕上,活動主辦方NOM總裁布萊恩‧布朗,正說著婚姻、家庭的重要性,並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遊行……

       昨天夜裡剛下過雨,草坪上顯得有些泥濘。天空晴朗,雲淡風輕。正對主席臺的不遠處,華盛頓紀念碑如劍出鞘,衝天而立。

       我和友人到服務台領了兩張標語牌。紅色的一張上,印著一對夫婦手牽兒女的4口之家的剪影,還有醒目的大字:“每一個孩子都配得爸爸、媽媽”。藍色的一張上,印著“有爸爸、媽媽,孩子做得最好”。朋友說,口號太軟,應該更強勢一些。

       還沒到時間,人群不斷地朝這裡聚集。男女中什麼年齡段的都有,什麼種族的都有……

       我身旁站著一對年輕白人夫婦,帶著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年輕的媽媽告訴我,他們一家3口,從佛羅里達州,乘坐2天汽車,昨天夜裡才到。遊行結束當晚,他們就要趕回去。

       我這才發現,有相當一部分遊行者,是從全美各地趕來的:紐約州、伊利諾州、佛羅里達州、北卡羅萊納州、南卡羅萊納州、新澤西州、德拉瓦州、馬里蘭州等等。活動主辦方在許多線路提供免費長途汽車服務。

       忽然,我聽到久違的母語──身後來了一群華人,身穿統一紅色T恤,手舉用漢字書寫的大紅標語牌:“婚姻:一男一女”。更直接、更一針見血!原來,他們是芝加哥華人基督教協會的基督徒,55名人乘車14小時,專程趕來參加的。

 

正在發生的精彩

       9點30分,遊行隊伍出發了。出發前,布萊恩‧布朗特意提醒大家,假如遊行的路上有人恣意攔阻、尋釁挑事,該怎麼辦?“跪地禱告!”他說。

       人們高舉標語牌,三五一組,排成長隊,逶迤前進。不斷有人從四面八方加入到遊行隊伍中,隊伍很快變得浩浩蕩蕩(大約有1萬多人)。“保持距離,小心不要踩到前面人的腳後跟!”有人喊。

       還有很多年輕父母,牽兒抱女,手推嬰兒車,在人群中非常醒目。眾多華裔面孔的出現,讓人驚喜。過去華人給人的印象,是向來不聞窗外事,遊離於主流社會之外。這一次卻積極站出來表明立場!

       多家社會團體打出了自己的旗幟,紅色、白色、藍色等不同顏色的旌旗隨風飄揚,在一眼望不到頭的隊伍裡此起彼伏。

       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國社會保護傳統、家庭、財產組織(TFP)的隊伍。藍色旗杆上,紅色旗幡高展。紅旗上,一頭金色雄獅直身長立。後面跟著身穿整齊黑色制服、斜披紅色緞帶的樂隊。每排4名樂手。大、中、小號手兩列,木管、橫笛手兩列,行軍鼓手兩列。4名頭戴黑毛絨高帽、身穿蘇格蘭式裙的樂手吹風笛,居中,一路鼓樂齊鳴,高奏進行曲。

       最後壓陣的,是由6人高舉的兩幅巨大的橫幅標語。一幅是:“上帝定的婚姻是一男 + 一女的婚姻,法院無權重新定義。”另一幅標語:“同性婚姻不是婚姻。”橫幅上的雄獅威風凜凜,隨風招展。雄獅胸前的十字儼然提示路人:這不僅僅是口號,這更是神聖的宣告。

       所有路人駐足圍觀,紛紛拿出相機啪啪拍照──這麼聲勢浩大的遊行,就是在抗議、示威如家常便飯的華盛頓,也不多見。國家大道左側,古典樣式的聯邦政府辦公樓,窗邊不時會顯出三、兩個穿白襯衫、繫領帶的聯邦公務員身影。

      

BH63-19-7088-圖1.2婚姻是“一男一男”?

       遊行隊伍越來越接近國會山莊。一輛警車橫在國會山莊映水池前的大道中間,這是慣例,也暗示:此路不通。

       遊行隊伍只能左拐至憲法大街,從國會山莊後面繞過去。當年,林肯和國會議員們,也在國會山莊的窗欞前,注視擁擠在這條路上,高喊廢奴制、黑壓壓的人群。他可曾想到150年後,同樣一條路上,同樣是聚集街頭黑壓壓的人群,卻是要捍衛一男一女的婚姻?

        歷史是在進步,還是在倒退?

        憲法大街上,越來越多的警車停在那裡,說明遊行隊伍快到目的地了。拐進最高法院所在的東北1街,路兩旁人聲鼎沸,擠得水洩不通。不過,等在這裡的,是同性婚姻的支持者,為挑戰傳統婚姻而來。

       遊行隊伍夾在兩邊人群縫隙中,幾乎寸步難行。路旁的同性戀支持者,揮舞著拳頭,聲嘶力竭地喊叫:“聖經不是憲法!”“婚姻自由!”“這裡是美國!”

       有遊行者向喊聲晃晃標語牌,回敬一句:“婚姻一男一女。”路旁的人伸著脖子大喊:“一男一男!”這邊提高音調回敬:“一男一女!”那邊氣急敗壞再喊:“一男一男!”

       旁邊一位男性黑人應聲起舞,扭腰擺臀。此人戴黃色假髮,黑色假睫毛,濃妝艷抹,猩紅嘴唇。瘦條條的上身,穿亮粉色透空漁網裝,胸罩和假乳,一覽無餘。下身則穿紅色連體絲襪、彩色緊身三角內褲……讓我不忍直視。

       他身後正是潔白、肅穆的國會山莊的背面,仿派特農神廟式樣的白色穹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莊嚴凝重,無聲地見證歷史的每一刻。

 

還要越雷池一步      

       我發現,大道兩側鬧嚷嚷的人群中,以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居多,男女都有。黑人、白人比例相當。有些白人男女指手畫腳,氣焰囂張,一等遊行隊伍出現,就夾道圍攻。多虧幾步間隔就是一名員警、一部警車,否則雙方箭拔弩張,真不知會發生什麼。

        一不留神,不見了朋友夫婦。轉身尋找,發現年逾50的朋友琨,正在路邊,和一位20多歲的白人男青年交談。那個青年說,聖經上記載的奴隸制、一夫多妻制,現在都取消了。時代進步了,不能說聖經上定位婚姻是一男一女,現在就不能改變。憲法保護人人有平等、自由的權利。同性婚姻是婚姻的平等自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琨告訴他,聖經上確實出現過奴隸制、一夫多妻制,但不是上帝設定的。恰恰是人違背上帝的意願,偏行己意的結果。取消奴隸制、一夫多妻制,是歷史的進步。而一男一女的婚姻,卻完全不同。婚姻是上帝專門立定的約,在新約和舊約都有多處章節,專門論述婚姻的神聖和純潔。

       琨說,除此之外,上帝尤其憎惡同性戀。這是地處死海之濱的古代所多瑪與蛾摩拉,遭毀城之災的原因。聖經《創世記》對此有詳細記載。至今,“所多瑪”在多種語言裡,仍是“罪惡之地”的意思。

       青年叫馬克,不是同性戀,但支持同性婚姻。他表示,同性戀者不應受歧視,應有人權、自由。

       邊上有一中年白人,大概是基督徒,見我們交談甚歡,也加入進來,告訴馬克怎樣讀聖經。馬克離開時,與眾人握手,說很喜歡與不同意見者交流。

        琨又與一名背雙肩包、穿灰呢外套的白人女孩攀談。女孩名叫珍,說,同性戀者要求結婚,並不危害他人。沒有理由不給他們結婚的權利。憲法面前,人人平等、自由。這是民主社會的進步!

       琨回答,男女婚姻是有人類歷史以來,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自然規律。憲法賦予人自由,包括選擇同性相戀的自由。稱其同性夥伴也好,同性同居也好,但不可冠以婚姻之名。婚姻是另外一個層次的概念。

       人類以有限的能力,不可能完全解釋自然規律,但是聖經確實明令:婚姻神聖不可侵犯。上帝憎惡同性戀,勸告身陷其中的人醒悟、悔改。看見觸雷區顯眼的警告牌,還要越雷池一步,是自由意志的選擇,卻不是聰明的做法。

       女孩連連點頭,口說O.K.。不知她是否真心同意?

 

       沒必要扭曲人性?

       擠過嘈雜的人群,我們終於到達最高法院門前。一溜兒警車停在路邊。員警在馬路中間保持高度戒備狀態。同性婚姻支持者,搖著標語牌,有節奏地集體高呼:“婚姻平等,婚姻平等!”大樓裡面,正在辯論的大法官們,可曾看到樓外上演的每一幕?心靈的天平該往哪邊傾?歷史的車輪往哪個方向驅?

       遊行人群漸漸散開,按原計劃,遊行隊伍要在11點回到出發處──史密森(Smithsonian)城堡前的草坪,聽各界人士的演講。

       在草坪上,先後有20位不同社會團體的領袖發言,支持傳統婚姻。其中以天主教背景的人居多。他們都一再聲明,反對同性婚姻不是出於歧視、憎恨或厭惡,而是為了兒童能在正常的家庭成長。發言者中甚至有堅信傳統婚姻倫理的同性戀者。

       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女孩說,她們這一代人多覺得今天的反同性戀遊行太老套了,太不合時宜了。但是她考慮再三,時髦也好,不時髦也好,事關重大,仍願意頂著同儕壓力,站出來支持一男一女的婚姻。眾人鼓掌,為她叫好,但也不乏噓聲。

       一位年長的黑人說,50年前,他在這個地方,參加了馬丁‧路德‧金領導的、爭取黑人種族平等的民權遊行。今天,同性戀者聲稱自己受到歧視,要求像取消種族歧視一樣,取消傳統婚姻要求的一男一女。其實,現在同性戀所說的歧視,和那時的種族歧視,不可同日而語。

       眾人鼓掌。

      不過,我身後卻傳來喊倒好聲。我和琨回頭,看到起哄者是一個白人男孩。

      他高過我一頭,雪白肌膚透著少年人特有的新鮮、稚嫩。亞麻色微微捲曲的短髮,眼神明亮,有著天使一般的相貌。我們走上前去,和他交談。他自我介紹叫傑森,不是同性戀,有女朋友,在附近一所高中上學。他支持同性戀,因為自然動物界裡也有同性互相吸引的現象,人和動物同樣都是從單細胞演變而來。

       琨接過話茬說,如果同性戀像你說的那麼“自然”,就不會有愛滋病出現了。人與動物不同。人有靈魂,有判斷力,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也有改正錯誤的能力。他問男孩去不去教會,讀不讀聖經?

      我插嘴道,兩性婚姻是全人類的話題,不一定要拿出聖經才能鎮一鎮。很多同性戀者並不信上帝,他們不在乎聖經怎麼說。佛教、伊斯蘭教、多神或無神論的國家,幾千年來也遵循倫理道德規則。天經地義的自然規律,是世界通用的。人類社會幾千年來繁衍生息,即是證明。

       男孩聽了後,承認同性戀是非自然現象。不過,他說,有人天生性取向如此,沒有必要扭曲人性。

 

沒有硝煙的戰爭

        一對歐洲口音的中年夫妻,也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男士上來說,假如一個人天生有酗酒、賭博傾向,難道任由其發展嗎?傑森說,同性戀不礙別人的事兒。那位男士回答,婚姻是社會的基礎。社會基礎顛覆了,漣漪效應是難以預測的。今天同性戀要求結婚,下一個該輪到什麼了?明天,人與動物也可以要求結婚,爸爸可能要求與自己的女兒或兒子結婚。再後來,一個人與多個性伴侶結婚,有什麼不可以的?都不妨礙他人啊!

       中年女士說,她的母親是專對同性戀的心理治療師。她見過很多同性戀得醫治的案例,也分享過這些人重獲新生的喜悅。他們夫婦剛剛從法國歸來,在法國目睹了同性戀家庭領養的兒童,長大後卻舉行抗議遊行──他們抗議自小所熟悉的同性婚姻。

       我問傑森,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跳出來,承認自已是同性戀,是不是受了新聞媒體的引導?你的觀點有沒有受到媒體宣傳或他人的影響?傑森否認受媒體宣傳的影響,但說,他身邊有很多同性戀朋友,所以瞭解和同情同性戀。他有一個同性戀朋友,在教會裡做貝司手,教會對他很寬容。因為現今社會的寬容,才造成越來越多的同性戀出櫃。

        我問他,你將來結婚,希望你的孩子是同性戀嗎?他說,不介意他的孩子是同性戀。他說,他的老師也是同性戀。

       男孩自始至終耐心地聆聽每一個人的講話,但堅持己見。

       站在早春的冷風中交談了一個多小時後,我覺得絲絲涼意和轆轆饑腸。台上演講已經結束,一支黑人樂隊正在演唱。集會已近尾聲,我們與傑森互道平安、告別。

       寒風吹起他敞開的外套:多麼漂亮的少年,如此年輕,不諳世事。

       另兩個中年男人朝我們點點頭,走近傑森,和他繼續辯論,好像有車輪大戰的意思。這的確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且越來越白熱化。我們視他們離經叛道,他們視我們為歷史的絆腳石。

 

BH63-19-7088-圖3.巴黎街頭的抗議220年潛移默化

       2012年5月,奧巴馬總統宣佈支持同性婚姻,放棄政府對聯邦法案《保衛婚姻法令》的辯護。這是在職美國總統首次公開支持同性婚姻。就職總統時,手按聖經宣誓的一幕,形同虛設。

       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也宣稱,同性婚姻是人權。她的丈夫,前總統克林頓,最近也表示,後悔在1996年簽署了《保衛婚姻法令》。有觀察人士認為,此舉是為夫人希拉蕊競選下任總統鋪路。

      反倒是以約翰‧博納(John Boehner)為首的共和黨人,出錢、出力,代表聯邦政府,辯護克林頓當政時通過的《保衛婚姻法令》。這位俄亥俄州土生土長、8歲就在父親經營的小酒吧打拼的美國眾議院議長,在電視演講裡提到,他每每禱告,總要為美國的前途落淚。

     20年前,同性戀還是遮遮掩掩的話題。1996的民意調查顯示,只有25%的美國人支持同性婚姻。電視節目主持人,喜劇演員艾倫‧德傑尼勒斯(Ellen DeGeneres),在一篇文章中回顧道,1997年她曝出女同志身分,頓時輿論嘩然。觀眾戲稱她為“墮落的Ellen”(Ellen Degenerate),她也因此一度退出公眾視野。然而近年來,她人氣一路飆升,好像迎來了第二春。

        從1993年第一部關於愛滋病、同性戀的主流電影《費城故事》(Philadelphia)獲奧斯卡獎,到2005年《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獲8項奧斯卡提名、摘得3個小金人;從1998年電視劇《維爾和格蕾絲》(《Will & Grace》),到時下熱播的電視劇《現代家庭》(Modern Family,暗示這是現代家庭的模式,每天電視畫面上,都堂而皇之地出現同性戀、同性婚姻的鏡頭。

        同性戀的新聞常常見諸報端。大型連鎖商場JCPenney,專設同性戀促銷日。人們的觀念,在20年潛移默化中,不知不覺地演變著。之所謂“民生而有習有常,以習為常”。所以,同性戀抗議示威往往有百萬人之眾,但3月26的保衛傳統婚姻遊行僅有一萬人參加,離主辦方預計的一百萬相差甚遠!

        即使是贊同一男一女婚姻的人,也越來越採取漠視、觀望的態度。媒體對傳統道德價值觀亦諱莫如深。引用國家婚姻組織(NOM)總裁布萊恩‧布朗的話說:“我們現在反成起義的人了!”

       3月26日轟轟烈烈的保衛傳統婚姻萬人遊行,包括《華盛頓郵報》、國家廣播公司(NBC)在內的多家主流媒體,都隻字未提。圍堵在憲法大街上的同性戀示威、抗議,反倒成為每家新聞的當日頭條。那名著粉色漁網裝的舞者,也赫然上了畫面。

       媒體傾向,不言而喻。

       NBC 當晚新聞說,民意調查顯示,美國民眾51%不反對同性婚姻。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調查數據,是53%。卻沒人提起,還有多家民意調查機構,給出的數據僅是41%。

 

在塵埃落定之前

       要等到今年夏天,大法院討論的這兩個法案的命運才見分曉。塵埃落定之前,同性婚姻支持者一如既往,馬不停蹄,採取了有組織、高效的進攻策略。目前主攻戰場設在羅德島、德拉瓦州和伊利諾州。

       兩年前,同性戀婚姻未能爭取到羅德島的支持。4月24日傳來消息說,羅德島議會中的全體5名共和黨參議員,與民主黨人一道,宣佈支持同性婚姻。原來,同性婚姻支持者今年改變了政治策略,成功爭取到該地區政客、商人、宗教人士的支持。

       迄今為止,美國50個州,有9個州,加上首都哥倫比亞特區,承認同性婚姻合法。國際上,2013年4月,法國議會在百萬民眾抗議聲中,通過法案,承認同性婚姻合法,並能領養兒童。法案通過幾小時後,巴黎街頭就爆發抗議示威遊行。,

        始自2001年荷蘭,世界上雖有10多個國家認同同性婚姻合法,但美國司法界的態度舉足輕重。因有全球風向標之稱的美國,推銷的能力不可小覷。好萊塢追捧、渲染的文化,如洪水猛獸沖出國界,沒有哪個國家招架得住。垃圾一樣的美國速食,都能引領全球。假如美國聯邦政府承認同性婚姻合法,會給全球帶來怎樣的影響?

       當傳統婚姻的捍衛者與挑戰者在大街上對峙時,最高法院的辯論會上,兩派也在唇槍舌劍、激烈交鋒。“最高法院搖擺票”的安東尼‧甘迺迪大法官即問:“20年來剛出現的社會新現象,拿到最高法院裁決,要我們重新定義延續幾千年的歷史傳統。我們最初為什麼同意接這樣的案子?”

       大法官們選擇站在歷史的哪一邊?

       也許在一個寂靜、獨處的夜晚,他們中有人會捫心自問,想起康得的感悟: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贊嘆和敬畏,就越歷久彌新,一是我們頭頂浩瀚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

 

作者遼寧人,1998年來美。現居北弗吉尼亞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